范成大的一句《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恰如其分把一幅夏日西湖轻雷雨急骤图描写的淋漓尽致,游人上一秒还在晴空万里、绿水杨柳、微波荡漾的温柔西湖里,下一秒就进入到乌云压阵、急雨如骤的天地中,这是西湖菇凉发脾气了。游人手搭凉棚疾步寻处躲雨,闹哄哄的一片。
一群年少的游客,反而觉得雨来的真及时,立于白堤最高处,双手呈环抱状,缓慢转身360度环视湖面,仿佛拥抱了整个西湖,又开心的彼此说着什么,任凭雨丝打在脸上,淋湿了发丝,淋湿了满身衣裳,却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欣喜若狂、年少豪情的样子,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断桥边上的断桥亭里挤满了躲雨的游客,无不例外地脸均朝向湖面,贪婪地看着大珠小珠似得落在湖面上几乎连成片的水花,远处的湖面已是水汽氤氲,聚集在离水面一定的高度久久不散,远处屋舍和吴山若隐若现的,如仙境般。几个调皮的小孩用手击打着亭顶汇聚而下的水帘子,还有的游客用手机记录下湖面这一幕的光影...那都是远道而来的朋友,竟遇上了雨西湖、雾西湖。
断桥左侧湖面岸堤一排梧桐树撑起了那一片天地,但纷纷落下的雨还是浸润了树下的石板路,许是下了一会雨,几座供游客休憩的石凳上早已空空荡荡了。暮然发现靠断桥一侧的石凳上居然坐了一个女子,从背影猜测大约三十五岁左右,黑色的圆形压沿帽遮住了大半个脑袋,面朝湖面而坐,坐的笔直,任凭雨水落下来,纹丝不动,身影略显得孤独。不知她坐在那里是为了什么,还是留恋此刻美景而不顾雨水的纷扰?又或许在此等候佳人的到来,还是在回忆与佳人同游西湖时美好的情景?又或许在此与自己的过往做一番告别?看不见她的目光和面容,我想此刻她双眼应该也是朦胧的。
无忧无虑的孩童,青春朝阳的少年,满身思绪的女子,湖边躲雨的老老少少都以各自的心情接受了这场雨的到来,也给他们的出游带来的烦恼有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从而喜欢上了这场雨。西湖的水也好,雨水也罢,总是被诗人和世人赋予了多样的含义。我其实何不然呢,多么希望能在西湖里,在众人的目光中酣畅淋漓的淋一场雨,冲洗掉工作和生活带给我的那些负能量,让自己放纵一回,轻松一回。但很多人做不到,所以说,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目光去看或以自己的想法给他们打上一个标签。其实你不懂他们,又凭什么标签他们呢?或许,在他们眼里我们才是看不透世俗的蠢人而已。
雨过天晴,水汽散去,躲雨的鸳鸯现了踪影,西湖里又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