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自我提升计划--艺术素养(27)

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这里是椰子私塾。

今天我们来了解18到19世纪的社会变革,也便于理解艺术家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创作出来的不同艺术风格。

❶  浪漫理想

美国在1775年爆发了以13个殖民地为标志的,反抗英国的独立战争。可以说,世界各地人民的革命热情都空前高涨,艺术家们也如此。他们创作了一批野性、极具表现力和个性化奔放自由的作品。

1、英国画家布莱克,他虔诚地信仰上帝,甚至认为只有艺术家才能与神圣的灵感相联系。他用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进行创作,作品弥漫着热切而激烈的缥缈感。

2、浪漫主义画家特纳,他创作了许多绘制风景的地方画和水彩画,他的作品构图饱满,光线对比温柔,充满着一种自由的意境。

❷  诗意自然

相对于那些充满着浪漫幻想的肖像画或宗教画,风景画有时则更讲究构图或才色彩的搭配。

1、有的画家在绘制风景的同时也会巧妙地将自己情感融入进行,他们用一些尖锐或锋利的岩石峭壁、气势磅礴的群山大海。

2、有时画面里的光线与明暗对比同样也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意义,要么是画家想要传递一种宗教信仰,要么就是对壮丽自然的赞颂。

3、而当时的日本,其流行的绘画方式被称作“浮世绘”。其实就是日本的民俗画,主要表现日本花街柳巷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戏剧。

❸  冷静朴素

不同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新古典主义则注重理性,他们回避柔和的色调和软绵绵的画面,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转而选择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希望让艺术回归冷静和清晰。他们把自己在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都描绘下来,用突出的明暗对比表示自己心中的情感。

1、达维特所画的《马拉之死》表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导人之一的马拉在浴室中被刺杀以后的场景。整幅画的构图非常简洁,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既无繁杂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他通过对素描和对轮廓的刻画,用一种冷静的方式反而使得画面中的人物理想化了。

2、有几个年轻的英国人组成了一个组织,自称前拉斐尔派。最初的目标就是要忠于自然,专注于状态,要描绘最纯粹和真挚的情感。后来这个组织的发展非常有戏剧性。重要的一点是,前拉斐尔派的出现仿佛是反抗的星星之火,19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画家加入到反抗官方学院派的队伍中来,他们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自由和革新,于是慢慢地出现了新的流派。

❹  革命现实

革命在继续,很多宫廷画家转而描绘革命斗争的场景。他们的经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人物的内心,用细节表达他们对战争的思考。

1、热里科所画的精神病人系列,让观众们直面社会的阴暗面。

2、另外一些浪漫主义艺术家将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当成画作的主角,并且对他们做了理想佛手处理。这些画家用温柔的笔触将农民与田间的风景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甚至有些诗意。

3、有人认为绘画这此低贱的平民就是对艺术的玷污,也有人批评他们作画庸俗卑劣。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浪漫主义画家们注意到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把它们揭露了出来。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艺术素养部分——《艺术的故事》 (作者 A·N·霍奇)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3/6。

Keep goi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