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与《弥塞亚》的相互成就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本文记述了他一生中经历的两次重创,和他创作清唱剧《弥塞亚》的过程。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的描述之细腻让人叹为观止。他遭受不幸后的绝望、获得新生后的喜悦,每一次创作时的激情和他创作时的心路历程,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却又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不幸的亨德尔刻画的入木三分,透过页面上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他魁梧的身躯或在他那到处散落着手稿的房间里挑灯创作,或因遭遇瘫痪而痛苦不堪的绝望神情,或被人追债时深夜徘徊街头的落寞身影,感受到他痊愈后重生的喜悦、因不能继续创作而近乎抑郁的沉重与空虚、以及被《弥塞亚》唤醒后的近乎疯狂的不吃不喝创作的激情。作为文学作品,能将一行行文字无障碍实时转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赋予人物一个生动的形象和丰满的灵魂,文字的力量莫过于此。

而亨德尔的两次创伤对应的是两次重生。第一次是身体上的瘫痪,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治疗后痊愈了;另一次则是精神上的创伤,相比于身体的瘫痪,精神上的创作更为“致命”,险些“摧毁这位绝望的勇士”,这个“魁梧的男人,神圣的斗士,第一次感到身心疲惫,败下阵来。”直到某一天晚上收到那封来自詹尼斯的新诗——《弥塞亚》。

那时的他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疲惫不堪,厌倦所有人和事,对一切都失去了希望,酗酒后的他只想睡觉,而且希望永不醒来。他讨厌这个诗人将他的伤口撕开,这让他的灵魂痛不欲生。就像违心地逃避了一个很爱的人很久之后,这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瞬间摧毁了长久以来艰苦筑起的心理防线,泪水就像决了堤的洪水,所有的委屈、挣扎和忍耐全都倾泻而出。是的,他的至爱就是那些跳动的音符,是他借以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所以,他不能没有音乐。

经过近三周如痴如醉的创作,《弥塞亚》的唱词变成了音乐,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了。亨德尔为它插上了音乐的金翅膀,让它得以穿越不朽的穹苍。意志的奇迹再次从燃烧的灵魂中被创造出来,就像当初从他瘫痪的肉体中创造了复活的奇迹一样。在昏睡了一天一夜之后,他终于恢复了饥饿的知觉,饱餐一顿之后,他开始放肆地大笑,仿佛他天性中积聚的所有的快乐,此刻就像潮水拍打岩石、像愤怒的波涛掀起浪花,一下子响亮地迸发出来。他从未笑得如此自然,从未感觉如此幸福过。

就像所有真正严肃的艺术家一样,亨德尔从不夸耀自己的作品,但他心怀感激地热爱着《弥塞亚》,因为它曾挽救他于深渊,因为他曾在这部作品中获得解脱。那奔涌的音乐冲刷着年轮,生生不息,但从此,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们的作曲家屈服,再也没有什么能让这位复活之人消沉。就算他再次破产,就算总有人给他制造麻烦,就算被病痛折磨,甚至就算双目失明,他也像贝多芬用失聪的双耳一样不断地创作,不知疲倦、不可战胜地创作着。

直到1759年的复活节,在这个瞎眼巨人最后一次完成《弥塞亚》演出后的第二天,他在他所至爱的音乐环绕中永远安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