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害死人,官僚主义要不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动真碰硬的决心,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让务实担当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作风建设的“毒瘤”,侵蚀着党的事业,损害着群众利益。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有的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抱佛脚,搞材料堆砌、数据造假,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不深入基层调研,不了解实际情况,决策脱离实际,导致政策难以落地生根;还有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遇到问题互相踢皮球,让群众办事“跑断腿”“磨破嘴”。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阻碍了事业的发展。
研究针对性举措,是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在基层工作中,针对文山会海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文件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会议规模,提高文件会议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调研走过场的问题,我们可以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整治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动真碰硬、务求实效,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本要求。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让干部真正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举报,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让务实担当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岗位。如此,我们方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坎市镇阙衍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