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人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想要财富和成功,就要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只有改变,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这句话放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它更是非常的重要与实用,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经济速度这么快,一段时间不上网,不接触新事情,新知识,就不能拥有新思维,就会和整个社会脱节,更何况是要把握时机,挣到大钱呢?
我们一定要明白与谨记一个人必须需要一直保持向上学习的心态"谦和好学"接受所有的改变与突如其来的,去拥抱一切的变化,通过思考与改变,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慢慢让生活走上更好的人生,只有在变通之后,财富才能长久。才能越过越幸福。
【2】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易经八律》就有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动声色
意思是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气动怒,反而还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对之
或许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怯懦的表现,但是殊不知这种嘲笑别人怯懦的人,只要稍微被他人一激,便心态失衡,很容易酿成祸端。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觉悟"
《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当拜上将军。意思是有人辱你或者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而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宽厚者,人生自有天地。苏东坡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古人云: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积德方可厚德载物"承载万物;积了厚德的人家,福报一定很大,子孙都跟着沾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因为时际未到,举头三尺有神明,功夫不负有心人
积善行德不能仅仅是靠做上一两件善事,而是需要人终其一生,致力于行善积德,这样这个人呢积累的福报才会深厚,进而让家族兴旺,财运早晚便会来了。
【4】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地坤势;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拥有与相其匹配的财富与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厚德还体现在是否有宽大的胸怀,《易经》上还记载:宽以居之。
察人有过于己,恕而容人,是为能容,必多福安。
如果你能有宽容厚德之心,那就相当于在为自己的后代积福,当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难的时候,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来帮助你。
【5】恩之重,施恩须忘记,受恩当谨记
《易经》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韩信年轻时家贫苦寒,曾受漂母一饭之恩,后来韩信灭项羽,被改封楚王,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乡,拿出一千金报答漂母,世人称之为“一饭千金。”
但是漂母却说,我帮助的人很多,我不记得韩信是谁了,这就是施恩须忘记。
但是我们接受别人的恩赐,已经要谨记于心,韩信就做到了这一点。
【6】顺天应人,适时而动
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要重视存在、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循“道”守义。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理解为懂借势,顺势而为,不要逆天而行。
而应人,就是要讲人性、讲人品、讲人情,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顺应人心,可以己但不能损人,经营好人脉,做顺应人心的的事,以得人和。
这样就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只要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大富大贵只是迟早的事情。
类似的人生哲理,在《易经》中其实还有很多,所以《易经》不只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其实更是一把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
古人云:“《易经》之重,在于包罗万象,点透世人。”
不蹉跎岁月,不负韶华;不给岁月添沧桑,不可与灵魂论沧海!
老子言:小成靠勤,大成靠德;世间万物相生相克。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