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苏轼调香是从“雪中春信”开始的,还有一款纪念他的香方“二苏旧局”,这是陈云君《燕居香语》里的也一款香方,取二苏儒雅之风,书卷之气,为此香取名“二苏旧局”。此香为合香,用沉香、檀香、乳香、琥珀、炼蜜、茉莉花制成。
苏轼一生以香为墨写天地,即使贬居海南,仍采当地艾草、槟榔花制香,叹曰:“此间风物,皆可入吾香匣。”
苏轼主张“香如君子,隐德不耀”,强调“自然之气胜雕琢”(《苏轼文集·香说》)。
苏轼独创香方与技法
1. 千古名香——「雪中春信」
“取梅花雪水凝香魂,待寒极而春生”
配方(据《陈氏香谱》整理):
沉香七钱(主调)|白檀香五钱(定韵)|丁香皮三钱|木香末一钱
龙脑半钱(点睛)|隔年白梅花雪水浸渍七日|阴干窖藏
意境:模拟寒冬雪中悄然绽放的梅花冷香,苏轼耗时七年方调配成功。
2. 禅意香——「柏子香」
为父苏洵祭奠所制
古法记载(《物类相感志》):
取青柏子不拘多少,捣烂入酒封罐,秋后取出曝干,焚之有山林之气。
用途:书房禅坐、祭祀先人,取其“清苦坚贞”之喻。
3. 防疫香——「息疫香」
贬谪惠州时抗瘴疠所作
配伍逻辑:
苍术(燥湿)|艾草(驱邪)|降真香(净化)|玄参(润肺)
用法:香丸佩戴或室内熏燃,体现“香药同源”思想。
还有以下:
贫衙香:檀香替代沉香,清苦中见洒脱“九衙尘里任逍遥”
闻思香:荔枝壳+柏子仁,山林清寂禅意“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印香:甲香聚烟成篆,烟云凝而不散“能结缥缈风中云”
苏轼还与黄庭坚互赠香方:收到黄氏“江南帐中香”,回赠“雪中春信”。
为王闰之制“苏合香”护发:“以苏合油泽发,香透枕簟”(《格物粗谈》)。
苏轼也以香事入诗词
记录翻香饼的闺阁雅趣,“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翻香令》
提出“鼻观”悟道法——以嗅觉通禅,“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和黄鲁直烧香》
苏轼不仅擅调香,还对调香器具进行了创新
银叶隔火熏:银叶片压灰,控温慢燃避免焦烟,释香更纯净
竹节香筒:竹筒打孔悬于帷帐香气氤氲如林雾
石莲承香:白莲石雕香盘盛香粉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清赏
--时与猫璞学习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