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了新课,根据前段时间同学们的班优积分给孩子们兑换了一些小奖品。大部分孩子都很高兴,可是一向爱插嘴的周昊抱怨了一句:“努力了这么久,一块橡皮就把人打发了?”这话是当着我这个班主任的面大声说出来的,带着些怨气,说得够大胆。有这种情绪也正常,我没怎么生气,但反驳了他:积分连50分都不到,可不只能兑换一块橡皮吗?只得到一块橡皮的还有好几个同学,估计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我由此开始了思考。班级优化大师已经用了好几年,每学期积分榜上前几名的孩子总是那几个,最后几名的孩子也基本不变。这是否说明我的评比方式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后进孩子的积极性?一学期来,孩子们只有把作业全部写对,书写工整才能加分。后进生除非有明显进步,否则很少有加分机会。久而久之,个别孩子就会有些气馁。新课已经上完,进入了复习冲刺阶段,怎样才能把所有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挑战班级中的尖子生有点困难,何不让孩子们挑战自己呢?接着,我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根据每个孩子以往的学习情况就复习阶段的生字词听写和基础知识达标制定了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分数,复习阶段的听写、小测,只要达到目标就可以加分。我把这一想法公布出来并且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我原以为会有许多孩子抱怨目标太高达不到,已经想好了一套说辞来教育他们。没想到只有杨润一个人要求把他的目标降低两分,竟有十几个孩子反而认为我给他们制定的目标太低了,建议提高自己的目标分数。
很明显,孩子们很喜欢我的这个新举措。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踌躇满志,自信满满的样子。我不禁感叹:都是些积极上进的好孩子呀!以后班级管理中还是要多想想办法激发他们的这种上进心。
下班回家的路上和几个同路的孩子聊天,孩子们给我提意见,希望以后奖品由他们自己选。我不禁又一次感叹孩子的纯真无邪:我给孩子们发奖时,是按奖品价格的高低确定等次的,可孩子们选择奖品时却只管自己的喜好而不怎么关注价格。回家后又从淘宝上给孩子们订购了一部分他们喜欢的奖品,有荧光笔、流苏书签、钢笔等,因为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这几种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