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Ⅱ《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

书籍:《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南希.塞西尔 珍妮.法菲尔【美】
阅读时间:2020年6月29日
字数:150千
好看指数:教学—4星

读一本书,能get到某些点,就是一种收获,虽有高开低走之感(案例学科性特点原因),但真也算开了眼界,提问居然有那么多的方法策略。如:知识图策略、启发式问答法、概念形成策略、多样化回答策略、有声思维法、元认知策略、文学角色扮演法、自我指导法、视觉化读写策略……琳琅满目,从来不曾想过,自己在提问用了什么方法?果然需要不断学习,涨知识。


摘录:

1.少问些事实性问题吧。如果在课堂上过分重视事实性问题,学生们就很少有机会用复杂的语言探讨自己的观点,或对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而参与基于问题学习的学生,会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他们不仅仅获得事实性的信息,而且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

2.

3.布鲁姆在他的专著《教育目标分类法》中,将认知分为6个要素: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第一关问题——知识和理解,属于较低层次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收集和记忆某些数据,不需要很多思考。

第一类问题——应用和分析,要求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并将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类问题——综合和评价,称为最高层次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较高的智力劳动。要回答这类问题,学生必须参与更抽象和更复杂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下评价数据或者预测未来事件。在这个阶段,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假设的思考,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亮出他们的价值观或做出判断。

4.批判性思维涉及到思考的质量,9个标准包括,清晰,准确,精准,相关性,深度,宽度,逻辑性,重要性,公平性。

5.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是融合的,同时发生的,因为对孩子来讲,其实对其他人也一样,无法不带感情的回答问题,但是某些问题更倾向于其中的某个领域,在情感领域提问问题的5个步骤是:接收、反映、价值判断、组织、特点描述。

6.罗致力于等待时间的研究已有数载,他对很多不同的年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她发现教师问完问题后,一般不会超过一秒就开始叫学生进行回答,然而,如果教师能够等待至少三秒甚至十秒时,所有的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给出答案。罗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教师等待三秒钟以上再提问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更长,也有更多的学生自愿主动回答,不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数量也大大减少。

7.一个高水平的回答须满足如下条件:一语中的;给出论据、论证;合理性;独创性(不是对课本上已给出的知识或其他学生的回答做简单重复)。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或你无法理解他的观点,你可以继续与学生探讨或给其一定的提示,例如:请举例说明;请继续说;请详细说明你的观点;你回答了第一部分,那么你对……有何见解?

8.抹杀年轻人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大的元凶之一是教师主导课堂讨论。教师对课堂沉默或慢节奏深感不安,于是他们便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问,并不停地对学生的问答进行补充,这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整合思想。与之相对的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向导”,而不是“讲台上的智者”,是一个真正的引导者,而不是无所不知的智者。

9.注重提问公平,不能让学生随意喊出答案,而应该让知道答案的学生举手示意,由被点到名的同学回答问题。

10.通过在提问方面的不断练习,学生很快会发现询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石,他们也会意识到绝对标准的答案通常并不存在,答案只有优劣而言没有对错之分。

11.教师提问学生一些跟进性的问题,以了解学生真正想要表达的事情;提问暗示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线索;提问聚焦的问题,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问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对其回答作出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只言片语的一带而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