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中,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特纳,他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和生活,但他却并不十分满意他的现状,一有时间就会研究他最喜欢的音乐创作,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智者,并说出了他的烦恼,智者微笑着问他,想象一下,5年后的你,在做什么?
他认真的思考,并回答说,第一,五年后,我想能有一张唱?在市场上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二,我能够住在一个音乐大家云集的地方,天天都能和这些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智者听后,道:“好,那让我们来把目标倒算回来。
如果想在第五年有一张唱片面市,那么第四年一定要和一家唱片公司签上约。”
“第三年,你一定要有一张完整的作品,可以拿到很多唱片公司给别人听。”
“第二年,你要有自己很棒的作品可以拿去录音。”
“第一年,你要把你所有准备要录音的作品编排练就位。”
“第六个月,你要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作品都完成并修饰好,然后进行第一遍筛选。”
“第一个月,你要是把目前的这几首曲子完工。”
“第一个礼拜,也就是这个星期,你要先列出一个完整的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要完工。”
“好了,现在我们终于很清楚地知道,下个星期你要做什么了。”智者笑着对特纳说道。
“你还说,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大家的地方,和一流的乐师们合作。”他又补充道:“你的第五年已经在和他们工作,那么倒算到第四年,你要有一个自己的录音室。第三年,先和这个圈子里的人一起工作。第二年,你不能还住在德州,要住在纽约或洛杉矶。”
与智者谈话的第二年,特纳就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离开休斯顿,搬到了洛杉矶。�时间很奇怪,不能准确地说是五年,大约是第六年,特纳的唱片在亚洲热卖。那时,他每天都在忙着和一些世界上一流的乐师探讨工作。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你的目标确定后,推算出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然后按照时间做好每一个小步骤,最终让目标照进现实。
这种能力,其实是规划力。
什么是规划力?
日本作者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遇见成功轨迹》一书中写道,所谓规划,就是事先在脑海中想象出事情进展的顺序。
作者在书中谈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擅长的规划力。只要发现自我内在的规划力,将它灵活地应用于所有领域,就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各类事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也更加自信。
斋藤孝,是日本备受欢迎的教育大师,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深阅读》、《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等。
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遇见成功轨迹》这本书中,斋藤孝抛开了泛泛而谈的大规划,以规划力为视角,教我们如何从成功事物中汲取能量,学会规划,有技巧地锻炼规划力。
一、规划力,是把握事物整体走向的预测力。
1970 年,美国休斯敦发射了宇宙飞船“阿波罗13号”,目标是登陆月球,但是他们在太空中却遭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外事故。
发射后第二天,服务舱发生爆炸,重创阿波罗13号,造成水、氧气的外泄,同时损坏了船上的电池组及二氧化碳过滤设备。在以保证宇航员生命为优先的前提下,地面控制中心下令阿波罗13号放弃登月,绕至月球背面利弹弓效应返回地球,同时为避免二次损害,阿波罗13号指令舱奥德赛号被关闭,宇航员全体转移至没有在爆炸受损的登月舱水瓶号,并在那里驾驶飞船返航。
阿波罗13号的事故也令地球上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自发地聚集到一起,投身于拯救阿波罗13号的行动中,他们在地面上利用天地通话,为宇航员解决一道又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最终,在任务组和地面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事故后的第三天,指令舱奥德赛号成功返回地球,溅落于南太平洋,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这个过程展现出非凡的规划力。规划了不起的一 面。倘若中间有一处失误,阿波罗13号就无法重返地球。
在登月前,他们就制定出一整套针对问题发生时的应变演练,运用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点子。
在面临危机时,他们迅速重新安排程序,根据“稻草人程序表”将指令明确传达宇航员。
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制定战略,安排好每一个步骤,一点点推进。
《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规划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把控全局。懂得规划,才能主动把握事物整体走向。
二、规划力,是预防错误的能力。
为了学好写作,中途练习了半年多的自由写作,不限主题、内容、题材,完全是天马行空,跟随者脑海中的思绪漂浮,端坐电脑旁的两个多小时,感受到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逐渐爱上了这种自由挥洒的感觉,但是写作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反倒是越来越随心所欲。
如果是写给自己看的文字,怎么发挥都可以,但如果发给别人看,这样的文字简直令人痛苦,对他人没有一点用处,完全是自嗨模式。后来报名了写作训练课,知道了“破题”“引题”“作者介绍”“亮点解读”“案例解读”“主题升华”等,按照这些去看文字,渐渐找到一些逻辑脉络。
为什么写作?怎样提升习作能力?写给谁看的?经过一年多的痛彻感悟,才知道这里面缺乏其实是一种精心思考过的写作规划力。
先想清楚这些问题、再分析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在哪些环节发力,总不至于结局太差。规划不是想当然,而是找到关键。
三、如何锻炼规划力
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遇见成功轨迹》一书中,作者提供了11种锻炼规划力的实用技巧,帮助我们有效提升规划力。
1、从成品推测它的规划
掌握规划程序的最佳捷径,就是以逆向方式写出一张设计表,并再三加以练习。
2、抱持“以规划力这把刀切东西”的观念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可以思考下,这个节目是以什么样的结构在进行,它的幕后团队是如何制作出了这档节目,这种小练习可以锻炼我们的规划力,练习以规划这把刀去切割事物。
3、从小规划开始扩展技巧
就像刚进酒店工作,先从打扫卫生间开始 ,接下去牢记客房的相关事宜,然后是负责柜台的工作,慢慢地涉及资金调度以及人事的安排,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最后终于成为管理整个饭店的经理。
4、结合意象和材料建造通路
拿雕刻来说,如果不清楚雕刻的形状,贸然开始雕刻,就显得很没有规划性。
5、使观点和切入点明确化
典型例子就是论文。规划可以说是论文的命脉。绪论部分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如何组织使它能够继续论述下去,要使最后结束的形式仍然非常完整,还要提出几个关键词,这就是论文的形式。
6、重新组合优先顺序
拿考试来说,对于从考卷的第一题开始解答的人,和重新组合后从自己会解答的以及分数较高的题目开始解答的人,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掌握大框架后决定优先顺序,这是锻炼规划 力很重要的一点。
7、设定自己可接受的状况进行规划
作家宇野千代说过:“想成为作家的人,每天请好好坐在你的书桌前。”这不是指导,而是说坐下来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和斯蒂芬·金所说的“一定要制造与外界隔离的时间”有异曲同 工之妙。
8、必须要有“背后规划”的意识
以料理为例来说,具有料理规划力的人,当一道菜肴端出来的时候,就将它是按照什么步骤做出来的、包含什么样的材料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9、看幕后制作是锻炼规划力的最佳方法
有些影片在结束后,会放一些幕后制作花絮,让我们了解到一部好影片背后需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10、像改变倍数一样改变看东西的方式
在锻炼规划力的时候,要像改变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倍率一样,改变对事情的看法。
11、“交错重叠”的技巧
以出版为例,有日刊、周刊、月刊、季刊、年刊等的周期循环。如果把这些套入工作里,就是指有些是必须一周完成的工作,有些是必须一个月完成的工作。所有的工作不在同一时期重复,交错开来但又重叠的规划就是“交错重叠”。
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遇见成功轨迹》这本书中,作者还通过收纳整理、写作、沟通、职场、会议等方面介绍了实践规划力的方法和技巧,特别适合职场人士。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可能平凡但绝不平庸,只要发现自我内在的规划力,再将它灵活应用于各个领域,就可以更高效的处理各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