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句话用在时下最火爆的一款桌游——“狼人杀”身上,再合适不过。
与其他游戏不同,狼人杀因其丰富的角色、特有的社交属性以及变化的逻辑关系,吸引了众多女性玩家的青睐。从线下桌游到风靡综艺,再到如今的APP竞争,狼人杀的价值已不止于游戏本身,而是继直播之后的又一个社交风口。
过气桌游的一夜爆红
狼人,是传说中的一种生物。每逢月圆之夜,就会从人身变为狼身,因控制不住自己的兽性而开始杀人。在中世纪的欧洲,狼人是邪恶的象征,与魔鬼有着某种协议,因而衍生了众多相关的文化现象,包括小说、影视以及狼人游戏。
1986年的春天,在冷战的背景下,苏联莫斯科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研究出一款警察和犯人相互隐藏身份的游戏,在各国流传开来。这也被认为是杀人游戏的鼻祖。
1997年,美国科幻作家将这款游戏与“狼人传说”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狼人杀”游戏就此诞生。
到2009年,北京的一家桌游吧注册了狼人杀商标,这款桌游开始成为我国年轻人线下社交的破冰利器。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款过气的桌游,会在2017年突然爆红,成为了投资人竞相争抢的风口。
小编了解到,2017年3月,上海假面科技上线“狼人杀APP”,连续获得两轮融资,公司估值过亿。紧接着,天天狼人杀宣布,第一轮融资已经洽谈完毕。而玩吧“欢乐狼人杀”也获得了千万元A轮融资。最近,马东的“饭局狼人杀”更是傍上腾讯,开启了微信预约。
说起狼人杀的爆红,直播效应和明星综艺功不可没。
去年,熊猫TV推出的Panda kill狼人杀游戏直播,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围观。
8月,马东的米未传媒推出了一档明星通告类综艺“饭局的诱惑”,其中的一个环节“饭局狼人杀”,就是主持人与明星嘉宾一起玩狼人杀游戏。这档节目在腾讯视频的点播量超过5亿,几乎成为了人们衡量明星智商的标准,直接带动了狼人杀的大火。随后,快乐大本营等明星综艺类节目也相继将狼人杀带入游戏环节。
玩家年轻、妹子多
追星、直播,这些兴趣点背后大多都是年轻受众。因此,狼人杀的玩家都相对年轻。
而比起其他杀人游戏的逻辑性,狼人杀的门槛较低,考验演技占了其中一大部分,加之丰富的角色搭配,更像是一场游戏界的“宫斗戏”,得到了众多女性玩家的青睐。据一款狼人杀APP官方数据显示,其玩家六成以上为女性,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一般手游。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市场的排行榜中,狼人杀的分类不是游戏,而是社交。
相比于线下陌生人之间的“你好”,线上的一句“好人,过麦!”更能让这些年轻人自然的聊起来。
小编在狼人杀直播间看到,很多主播来自YY,映客,不玩游戏的时候,男主播喊个麦、女主播聊聊天、老玩家讲讲技巧一样能吸引粉丝并获得丰厚的打赏。
反观许多纯游戏类APP,因为不具备社交属性,即使游戏本身做得不错,也很难大火。
是风口还是一阵风?
凡事过犹不及,直播和明星效应带来了利润,也改变了游戏本身。
“为什么不好好玩儿!”专业玩家在直播间中的抱怨愈演愈烈。而对于新手玩家来说,更多的人只是来交朋友,觉得输赢并不重要。
小编认为,长此以往,狼人杀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将会减弱。而通常,手游的平均生命周期也只有6至12个月。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宁可错投,也不愿放过,万一这就是“风口上的狼”呢?只有像马东所说的那样: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等待时代的选择。
你爱玩狼人杀吗?你觉得它会火多久,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