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女子才华横溢而风格迥异,流窜着个性与灵性。在苏有朋、贾静雯和高圆圆版《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她爱的是张无忌,而嫁的人却是宋青书。我曾经质疑过:如果张无忌选择的是周芷若,他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随着人的不断成长,现在却懂了这两个女子人生中的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的可能。
在剧的最终,赵敏被周芷若点了哑穴藏在草丛中,周芷若质问张无忌,其实周芷若的问与不问结果却早已注定。在得知赵姑娘生气离去时,张无忌:“赵姑娘跟着我一路受了那样多的苦,我岂可负她?”相比而言,当初张无忌和周芷若成在光明顶上成亲时,听完赵敏的话和看了义父的一缕头发就随赵敏而去,弃周芷若于不顾。行为透漏着思想,意思是——你周芷若再重要终究是没那么重要。
张无忌的性格方面,遇事逃避,体现在往往顺其自然,注重大形势的需要和长辈的情谊下,顺应大多数人的意愿而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也许是最好的最明智的也是众望所归但是却不一定就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使得他在四个女孩子之间流连,无法选择。真正懂她的人是赵敏,最适合他的果断、决绝和干脆利落的性格,当然是赵敏所有。在他们后边的经历中,自然可见分晓。随着张无忌的不断成熟,自己知道在乎的是赵敏。张无忌自己对于周芷若是敬重,殷离是怜惜,对珠儿是怜悯,而对赵敏是爱,刻骨铭心的爱。敬重与爱能相提并论吗?
分析赵敏与周芷若。赵敏,出身于蒙古贵族的公主,家庭环境和教育方面是由足够的爱和温暖下长大的,她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亲人关心,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她的自信和安全后盾。而周芷若不同,出生于渔民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塑造中缺失了安全和爱。虽然峨眉山的师父和众师姐的关心,但是家庭和父母的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她对张无忌的深情是带着不确定性的焦虑,加上自身的原因使得没有安全感充满着她的内心,纠结和挣扎。张无忌的软弱和犹豫的性格,加上张无忌受女生欢迎,这对于周芷若的深情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假如他们真的走到一起,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猜疑和嫌隙。而赵敏敢爱敢恨的性格和从小带着高手流浪于江湖的经验,使得赵姑娘果断、勇敢、独立有主见,而这对于张无忌的性格是一种极大的互补和吸引,相处久了自然会迸发出感情。赵敏的深情使得她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只为张无忌放弃蒙古公主的身份和地位,情愿与他流荡于江湖。这等深情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正的行动并且做到了。爱情的天平上,张无忌懂赵敏的付出,并且与她经历了一路的风雨,此等深情,他岂能辜负?
其实,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有时候看似选择的结果,却实质上是际遇,性格和自我内心共同形成的综合结果。在这些不同的因素中,有些大,有些影响小,有的是直接推动的,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某个因素使得我们做出的选择,往往会忽略那些隐形的长期存在的量的积累对于选择的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就像,周芷若说,如果当初在汉水相逢,没有张真人的解救也许会死于汉水,倒也干净;如果没有送她去峨眉派,而是留在了武当山上,也许结局会大大不同?也许结果大大不同,但是也仅仅只是一种也许。蒙古大兵的入侵是一种机遇,周芷若的父母世代渔民,张三丰路过汉水,张三丰的侠义,武当山不留女弟子的规定,而周芷若、张无忌、赵敏他们各自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其实很多潜在的因素都在无形之中不断起着作用,遇到一些事件只不过是外因的刺激,这样内外因作用决定了那样环境那样情形下的那种选择,选择不同便会影响或者是决定结果。
另外,周芷若也要求张无忌日后承诺三件事,而这是学人家赵敏。但是三件事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却又是大大不同。对于赵敏来说,是通过“三件事”与张无忌建立起一种日后联系的契机和借口,不然就只能是“相忘于江湖”;而周芷若的三件事,在某种程度和事实上从侧面反映出周芷若其实没有安全感,为日后的自己寻求一个援助的保障。
总之,赵敏的才智、独立、果断、以及对于张无忌性格和心理的洞悉、敢爱敢恨的性格和全力以赴的付出,最好的年华里没有辜负自己,那个她一往情深的男人也以深情回赠。经历过那样多的磨难,要的就是这样的结局。所以,适合张无忌的,值得张无忌深爱的也只有赵敏,幸好是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