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你有家吗?
你爱家吗?
我想这三个问题,问一千个人会有一千零一种答案吧。
每个人对家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却又是一样的。

我认为家是一个让我感到放松的地方,家里有牵挂。
我应该是有家的吧,结婚之前,和爸妈,哥妹一个家;结婚后,和王先生,小美女一个家。现在的我,在世俗意义上,应该有三个家,娘家,婆家,自己的小家。
我应该是不爱家的吧。娘家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不舍,而没有特别爱;婆家关系还没亲密到谈爱的地步,但是关系却也没有特别差;自己的小家,难道我也不爱?我爱王先生,我爱小美女,我爱他们俩,如果这种爱等同于爱小家,那我是爱家的吧。
看吧。
我连我爱不爱家都不知道,我还能活这么开心,也是够没心没肺。
今天之所以谈论这个话题,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很多伙伴说看这本书,看哭了,我却没有太多的感觉。
我在想,是不是我太铁石心肠?所以才觉得没那么催泪。
可不对啊,我平时看电影,看哭是常有的事,一包纸全用来擦鼻涕眼泪也是有的。
我想,或许是我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留过太多泪,现在看这本书,更多的是释然,更多的庆幸。
释然
我一直觉得爸妈对我是不公平的,很多原因,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一些。
在这里,我就不再多写了吧,毕竟故事就那么多,而且又没酒喝,不想讲。
之所以是感到释然,并不是说原生家庭出现了什么改变。而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计较,不管他们怎么样,爸妈就是爸妈,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又何必去在意那些不美好的细节呢?这不是让自己不痛快吗?
所以,我已经释怀了过去。
庆幸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
我庆幸的是,我女儿还小的时候,我看了这本《为何家会伤人》,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许这对我女儿来说,是件好事吧。
在一个家庭关系中,第一重要的应该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自关系。
这句话我之前就听过,这次在书中也看到了相应的讲解,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光说多也不多,按照现世俗来说,也就陪到孩子十八岁左右,高中毕业后,孩子就该去上大学了。
我们和伴侣相处的时间会更长,是从结婚一直到老去,应该更重视夫妻关系。
而且,当夫妻感情很好时,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两人相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本来就是一起的。
爸爸妈妈感情和睦,大部分代表着家庭和睦。
当孩子长大了,会根据父母的择偶对象来做参照。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关系很好,那么孩子找的对象和她感情也会很好,这是一种延续。也是我们俗称的原生家庭。
我庆幸的是,我女儿还小,我看到了这本书,那么我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婚姻(虽然我还没结婚),以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我更庆幸的是,我和以前那个不是很美好的自己和解了,也等于放过了那个童年或许不是很美好的自己。
再深一步说,我正在跳出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我正在真正的成年。
这对于我自己,对于我女儿,甚至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好事。
在这里,我真的很感谢《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同时也感谢像我推荐过这本书的人,让我知道了有这么一本书。当然,最感谢的应该是我自己。
如果不是我自己,这本书的命运将是放着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