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开了一个玩笑,以失败告终,竟惹得儿子非常的愤怒,甚至周末回家,还余怒未消。我纳闷也郁闷,得出一个结论,玩笑悠着开。
那是周一晚近八点时,儿子发了我一条短信:‘’妈妈,我们在外面吃饭,宿舍集体,你报销吧,只是我的那部分。‘’说句实话,我有些不高兴了,怎么刚给你生活费,又要钱了?带着这种情绪,我与儿子继续微信往来,如下就是我和儿子的短信往来语。我答:‘’奥,一起吃饭哈。从刚给你的微信里的120里扣,可否?‘’‘’不行啊,200都是低保了好吧。我同学一月都1000多。‘’‘’你们集体一次花200,还是你自己就花200?‘’‘’还没花呢。我说的是一周200,我们应该是aa。‘’‘’奥,明白了。你一月也800,约等于1000。‘’儿子就此事在微信的最后留言是:‘’你真会玩,你自己玩吧!‘’然后,我跟老公说起我的四舍五入法,老公嫌我与孩子开玩笑。儿子那边,就没有然后了。
晚九点,我给他留言:‘’吃完饭了吗?‘‘没搭理我,我也没觉出有什么不对劲。因为当时正在准备考试。第二天,我又给他留言:‘’儿子,俺今天下午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考试,得了100分哎!‘’还是没有搭理我。
周末回来,是腆着脸进门的。问他吃饭了没有,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没,他一律用一个字回答。看的出很不高兴。在爱刨根问底的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憋了一周的不满爆发出来。说就是因为我不给他微信转钱。我说,你也没有告诉我多少啊?他说:都不稀得跟我要了。我说,那我正好不用给了。结果,他更生气了,还把眼镜狠狠的放到书桌上。
这下,可把我惹毛了。直接一通辩解加怼他:首先,我是与你开玩笑,我觉得你这么大了,能开得起玩笑了;其次,我从来没在你提出要求后,没有满足你,此次你不提出请求,我就没法满足,后果你自己承担;再次,我无意于让你生气,你却因此生气了,伤害的只是你自己。然后愤愤地从他的房间里走出来。
听得儿子在后面说:谁能看出你在开玩笑?再说了,我们做实验一直那个点了,同宿舍同学邀着一起吃饭,我是第一次跟他们一起外出吃饭,平时的周六聚会都回家了。都饿得厉害了,谁有心情跟你开玩笑?归结为看不出、也不想跟我开玩笑。
都处于情绪中。直到老公回来,我还是很有情绪。
在诉诸文字的过程中,我却有新发现:一是我不该在儿子没有心情、没有准备时跟他开玩笑,在他刚刚伸出人际交往触角时,给他设置障碍。二是我与儿子对玩笑的接受度不一样,毕竟我们当时没有见面,同一句话以不同语气说出来,表达的意思可能正相反。儿子的个性特点偏内向,我开的玩笑让他受了伤。我开的玩笑对他来说就是过火了。玩笑不是幽默,幽默是一种智慧和艺术,它比玩笑更能让人接受!毕竟幽默只是让别人笑,而玩笑则是取笑别人。你觉得是玩笑,别人却觉得是伤害。最近有个很火的抖音不是说嘛:玩笑别太过,不然都是祸。 所以,玩笑悠着开,哪怕是对儿子。
心理学将交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理性程度的递增和感情上的递减,状态依次是:沟通、说服、争吵、冷战、谈判。沟通时双方都有说有听,显然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说服时一方在说一方在听,试图说服对方;争吵时双方都在说但都不听,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交流最多的信息;冷战是双方不说也不听,此时处于零交流状态,但心里却在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谈判是纯理性状态,于夫妻而言意味着准备谈判离婚事宜,于亲子而言意味着关系的危机。此次玩笑过火事件中,我们亲子关系处于第三个层次——“争吵状态”,想改善亲子关系,应先向第二个层次,即说服转化,再进一步向沟通转化。
这次玩笑,让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后以月为单位,给儿子生活费。可以高些,但自己支付所有开销,以此有计划花费,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