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心》是英国作家威廉·博伊德所著的日记体小说。小说以虚构日记的形式,铺开了主人公洛根·蒙斯图尔特跨越85年的人生长卷。翻开书页,青年洛根的宣言便如一道闪电劈入现实:“我必须尽快开始真正的生活了,在我死于无聊和沮丧之前。”然而我们很快发现,他追逐的“真正生活”从未以想象的方式降临——它始终与无聊和沮丧交织,最终泥沙俱下,坠入平庸的结局。
洛根的一生堪称二十世纪的微型史诗:乌拉圭童年、牛津求学、巴黎与乔伊斯共饮、西班牙内战搭档海明威、二战时成为伊恩·弗莱明的间谍,又在纽约艺术圈沉浮。这些传奇经历却未构成一部英雄史诗。妻子死于轰炸、女儿夭折、文学抱负落空、晚年靠狗粮果腹——这磕磕绊绊的人生轨迹,不正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挣扎前行的影子?
日记体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伪造了“此刻的真实”。没有后见之明的修饰,只有即时记录的真诚。那些即时写下的文字,带着彼时的体温与情绪,滤掉了回忆惯常的美化滤镜。洛根从不掩饰自己的虚荣、软弱、犹疑,甚至偶尔的卑鄙。他的诚实让读者产生共鸣——那些在心底暗角里滋生的小小念头,谁不曾有过?
洛根·蒙斯图尔特的一生,最终沉淀于那厚厚的日记本里。它无声地宣告:即使生命充满缺憾与错位,只要诚实地记录过、深切地感受过,这平凡旅程本身,便足以在时光的流沙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最终,这部横跨世纪的日记告诉我们:所谓永恒,从来不是青史留名,而是某个平凡午后,你为一朵云停留过的三秒钟。
原文摘录:
我必须尽快开始真正的生活了,在我死于无聊和沮丧之前。
——威廉·博伊德《凡人之心》
写日记的唯一意义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日常活动的细节上,忘掉整个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反正,新闻会报道那些的。
——威廉·博伊德《凡人之心》
这不就是生活惯常的结局吗?它拒绝迎合你的需求,尽管你觉得只有那些需求能给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光赋予意义。
——威廉·博伊德《凡人之心》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怀疑论者。
——威廉·博伊德《凡人之心》
在好的文体中,精确性必须永远胜过修辞性。肆意的精巧标志着作家已进入堕落的状态。
——威廉·博伊德《凡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