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申二、第二頌(分二科) 酉一、舉說【此中世尊復說頌曰:於心相遍知,能受遠離味,靜慮常委念,受喜樂離染。】 前面這是一個頌,現在又說第二個頌。第二個頌先是舉這個世尊說頌。「世尊復說頌曰:於心相遍知,能受遠離味,靜慮常委念,受喜樂離染」這是舉說。 下面就「配釋」,第二科配釋,先說第一句。酉二、配釋(分四科) 戌一、第一句【此中說言於心相遍知者:謂有分別影像、無分別影像,以心相名說;事邊際性以遍知名說。】 「此中說言『於心相遍知』者」這句話怎麼講呢?「謂有分別影像、無分別影像」「以心相」的名字說的;有分別影像也是你的心,無分別影像也是你的心,這句話就是「於心相遍知」的意思。「事邊際性以遍知名說」;「於心相」這是一句話;「於心相遍知」這又是一個意思。現在這個「事邊際性」呢「以遍知名說」的,遍知一切實義的,這樣意思。戌二、第二句【若復說言能受遠離味者:由此宣說於其所緣、正修行者、樂斷樂修。】 「若復說言『能受遠離味』者」這是第二句。「由此宣說於其所緣、正修行者、樂斷樂修」,是這樣意思,這個「能受遠離味」。「由此宣說」由這一句是「宣說」什麼意思呢?是「於其所緣正修行者」,就是那位修行人,在所緣境上正在努力的修行的這個人,這個人是「樂斷樂修」,他心裏面有強烈的這樣的意願,就是想要斷除煩惱,想要修學聖道,這就叫作「能受遠離味」是這樣意思。 我們平常的人,我們應該說是發心用功了,但是不是那麼精進,其中有一件事是什麼事情呢?就是心裏有了煩惱的時候,自己有可能會知道我現在心裏有瞋心、我現在心裏面欲心、現在有了染污的這些煩惱了;有了煩惱逐漸逐漸地過去了,以後又怎麼地呢?若是這個人道心特別懇切的人呢,他心裏面認為:我不應該有煩惱,我要趕快修止觀來解除煩惱,要有這種意願。如果你的道心懇切而又常常修止觀的人,他會有這樣的反應:我為什麼會煩惱?唉呀!不對!不對!好像有了土匪來了,打劫了!這是很嚴重的一件事。若是我們不修行的人呢?起了煩惱了,也可能隨著煩惱去活動一下怎麼怎麼地…;煩惱過去了也就沒有事了,不感覺有什麼嚴重的問題。我們不常常靜坐觀察自己觀心的人,不感覺有什麼問題,我起了煩惱了,也沒有什麼事啊!但是佛菩薩看:你心裏面有賊啊!這是一個嚴重的事情、重要的事情。 所以現在說是「正修行者,樂斷樂修」他心裏面:唉呀!我這心裏有……趕快要修止觀來斷煩惱;這是認為一件事啊!就像我餓了我想要吃東西,不然,不能忍受的。所以這「樂斷樂修」是有這樣的意味的。若是我們雖然用功修行,我們身心起了煩惱的時候,煩惱過去了好像也沒有什麼事,那就表示你的程度是這樣的。現在說這「樂斷樂修」,這表示這個人的程度已經很有進步了,是這麼意思。說是「能受遠離味」,其實這個就是他能夠願意接受那個清淨的境界,不願意有煩惱,不願意起煩惱,「能受遠離味」,遠離煩惱的那個…那是聖道的,那是法味。戌三、第三句【若復說言靜慮常委念者:由此宣說於奢摩他毘缽舍那、常勤修習委練修習。】 「若復說言『靜慮常委念』者」這是第三句。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由此宣說於奢摩他毘缽舍那、常勤修習委練修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人「於奢摩他」修止、「毘缽舍那」觀,「常勤修習委練修習」,特別熟悉地;「練」是熟練,「委」也是這個意思;就是常常地精進地修習而不懈怠,修了又修、修了又修,不斷的重覆用這四念處來斷煩惱,修這個四念處的聖道來斷煩惱。這句話就是這個「言靜慮常委念」是這樣意思。「靜慮」就是「奢摩他毗缽舍那」就叫作「靜慮」了。戌四、第四句【若復說言受喜樂離染者:由此宣說所作成辦。】 「若復說言『受喜樂離染』者」,這是第四句,第四句什麼意思呢?「由此宣說所作成辦」,這句話就是佛陀用這句話來宣說這個修行人成功了,他修道成功了。「受喜樂」,你若得了禪定是三昧樂,那還是生死凡夫的境界;你若是斷惑證真了,也有無量無邊的法樂、法喜,但是心裡是清淨的而沒有染著,這就叫作「受喜樂離染」。 這前面是第四句。下面第二科是結束。午二、結【當知如是遍滿所緣,隨順淨教,契合正理。】 「當知如是遍滿所緣,隨順淨教」,就是「當」知道這裡邊說那個遍滿所緣境事,是隨順佛陀清淨的法語的清淨的教誨的。「契合正理」和佛陀的所覺悟的法性是相「契合」的。這是第二科「結」。辰五、結【如是名為遍滿所緣。】 這個「遍滿所緣」分五大科的。現在最後一科是「如是名為遍滿所緣」。(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