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只要一闲下来,看几集电视剧,打几把游戏,趴在床上刷刷微博,就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焦灼感。在焦灼感的包围下,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浪费时间和生命的罪人,也仿佛变做一张报纸躲在无人问津的桌子底下与灰尘作伴。
但更多的时候往往有许多事情等待着被做,却迟迟不想行动。在惰性和理智的较量下,浪费时间仿佛成为了一件心安理得的事情。
1.你有没有被焦灼感折磨过?
什么是焦灼感?打个比方如果白天碌碌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会油生内疚,这种内疚就是焦灼感的体现。就像年龄越大会不由自主的思考的越多一样,焦灼感也是到了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常表现为焦躁忧虑。
因为不确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一个努力尝试,努力要做好的阶段。但个人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分配给不同的事情,很难做到每件都尽善尽美。
想要的太多就会将自己置于一个比较慌乱的状态里,我身边有一些人他们加入了许多社团组织,每天不停地忙碌于各种场合,最终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却不满足于这种结局。还有一些人顾虑的太多,不能做到活在当下,大学才过去一半,就在忧愁毕业后的处境。这两种人大多数都处在慌乱的状态里,他们时而抱怨的话语中透露着道不尽的焦灼。
2.别逃避,焦灼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在我来看,焦灼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鲜明的自知,有焦灼感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自身问题,并渴望变好。
也许换一种思维,焦灼感会减少一些。
前几天看了一期《如是》。被誉为“当代孟小冬”的王珮瑜 在接受主持人沈星访谈时说:“同一时间要做多种不同的事,会烦躁会应付不过来,但我喜欢那种感觉。”相对于抱怨而言我更喜欢这种直面挑战式的思维。
3.有时候,焦灼是最神奇的动力
S和我是高中同班同学,她给我们的印象是: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光彩的背后除了不为人知的勤奋刻苦外,最重要的是她总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一点。
高考过后她去了南京一所小有名气的大学,读着被调剂到却不喜欢的社会工作专业。她不满足现状,一开学就焦灼地寻找着另一个出口。
大一她牺牲休息时间跑去学习日语,拿到了日语N2证书并踏上了自学会计的道路。最近一次联系,得知她报了CPA培训班,正在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有的时候焦灼并不是坏事,它清醒地提醒着我们是时候该努力了,并督促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