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曾希望自己能够多读一些书。有一次在浏览朋友圈时,看到朋友分享了一个一年读52本书的社群,正好跟我想多读书的目标一致,于是我也加入了。刚开始还挺有兴致的,买了书跟着一起读,后来自己忙起来就跟不上进度,有些群主选的书我不是很喜欢,也没有兴趣读,慢慢地就脱离这个社群了。多读书的习惯也没有养成。
结果:在这段经历中,我想养成的习惯是一周读一本书,一年读52本书,这个习惯是一个 基于结果的习惯
过程:为了养成这个习惯,我加入了一个读书社群,这个社群的目标跟我所追求的结果相一致,我加入社群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陪伴和激励。同时我也买了书,跟着社群的进度一起阅读。
身份:这段经历并没有跟我的身份产生关联,我只是单纯想让我读的书在数量上面有增长,读的书并没有影响到我的价值观
反思:这个习惯是个基于结果的目标。我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主要的原因在于:1)目标设置得有些过高,与自己实际能花在读书上面的时间不匹配,感觉执行起来很困难;2)对于自己读什么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被动接受别人的书单,以至于很快丧失兴趣。通过反思,我意识到基于结果的目标不太容易坚持执行下去,因为并没有跟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关联,有些结果可能自己觉得很好,但是执行后可能会发现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匹配(比如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看不到达到这个结果的意义在哪里,所以遇到困难(比如没有时间)就很容易放弃。
A2 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在2020年,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不半途而废的人。过去的一年,我很想开始健身,也参加过两个线上的健身课程,但是都没有坚持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个状态。
(1)确定身份:我要成为一个不半途而废的人。既然选择开始健身,就要按照计划坚持下去。
(2)设计过程:
设计健身计划:购买KEEP应用的年度会员,给自己设置每周锻炼5天的计划,坚持一年。
寻找同行的人,互相鼓励:召集朋友圈里使用KEEP的人一起打卡,如果当周没有完成计划需要在群里发红包。
安排好日程,为健身留出时间:将KEEP的运动计划与日程安排相关联,到了运动的那天给自己留出足够的运动时间。
设计奖励:如果自己能坚持健身一个月,就送自己一个小礼物。
(3)记录结果:
KEEP应用本身可以记录我运动的情况,由于购买了会员,记录的情况会更加详细清晰。
每个月的月初给自己拍一张全身的照片,并且记录体重和三围。
好的结果:健身计划坚持得很好,每个月都能完成自己的计划,一年下来收获好身材,还收获了不半途而废的品质。
坏的结果:健身计划坚持得不好,刚开始可能是偶尔不完成计划,后来不完成的情况太多就索性放弃了。没有收获不半途而废的品质,强化了自己觉得自己做事总愿意放弃的负面品质。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和ABC模型有相似之处。面对同样的“前提条件”,基于结果或者身份,会激发出不同的习惯。比如“因为自己胖了,自己喜欢的一件裙子穿不上了”这个前提条件,基于结果,我们可能想去养成一个减肥减掉5KG的习惯;基于身份,我们可能想去养成能管理好自己身材的习惯。
ABC模型中的“行为“与“过程”相对应。基于结果的习惯虽然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有可能与我们深层的价值观并不契合,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去处理价值观的冲突,增加执行的难度。基于身份的习惯,由于我们从价值观上已经接受了这个身份,心理上的难度已经降低了。
两种模型中的“结果”也是相对应的。基于结果的习惯,从表面上看,与前提条件关联更为紧密,但是养成的更多的是短期的习惯,达成结果之后就很难继续坚持下去,不会对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影响。基于身份的习惯,往往是与我们的价值观是契合的,所以心理接受程度很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如果养成了这个习惯,将会对我们的价值观进行加强,形成正面的反馈。
总的来说,我感觉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能够首先确立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那么执行起来会相对顺畅,习惯养成之后对于我们的收获不仅限于行为,也包括价值观。
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
2.1 R原文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图3:行为转变有三层——结果的变化、流程的变化或身份的变化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4 :对于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成为谁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2.2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3、金句摘抄
作者在书中有几句话,我在这里摘录出来,发给大家共勉。
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
你每次练习小提琴时,你就是音乐家。
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
你每次鼓励你的员工时,你就是领导者。
2.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或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习惯。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回想在最近半年,你养成了的习惯,或者想要养成但虽有行动但没坚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
请从中选择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习惯,写下当时的场景,并分析这个习惯对你在结果、过程、身份等方面的改变分别是什么。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请思考最近你想要养成的一个习惯,从身份、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来为自己设计出这个习惯来。请写下你的具体行动计划。
【提示】推荐写一个与W1D1作业不同的习惯或行为。
2.4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作者:李凤玲_默契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a8ff8c402ab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