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欲眠卿可去(完结篇)

除了诗歌,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虽数量不多,但都写得很好,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桃花源记》就不说了,他归隐田园时宣言式的《归去来兮辞》更是辞赋中历来被称颂的经典名篇。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吟诵被欧阳修誉为晋代惟一文章的其中几个片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中着力描写了他迷途知返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而诗人远道归来时的愉快心情,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就这样,陶渊明在清贫甚至穷困中坚守着自己高洁的志趣,无怨无悔。他晚年自传式的《五柳先生传》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这篇文,笔墨精粹,不到两百字,却形象地勾画出了诗人的性格、爱好和思想感情。大家不妨一阅: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汲汲:极力营求、心情急切的样子。俦(chóu):辈,同类。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作了注释,我就不再翻译了。其实,渊明先生的诗歌和辞赋、散文,大都通俗易懂,无须翻译。而且我认为,真正的好作品,从来不需要再做翻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老少能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跃然字里行间。

还有诸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太多了,不胜枚举。

可见,真正的杰作,总能用最通俗平易的文字和最普通寻常的意象,来表达人类最共通的思想感情,描画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所以,一切花里胡哨的藻饰以及无病呻吟的矫情,都是文字的死敌。

山水田园的纯净、桃花源的安宁,将陶渊明的苦乐悲喜甚至恐惧都冲刷掉了,顺便把他的文字也洗干净了,干净得没有一丝外在的香气。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界,走时带不走一砖一瓦;我们拼搏一生,带不走一丝情仇爱恨。这就是人的宿命。

现在,陶渊明在饥寒交迫中再次病倒在床。他深知来日无多,正静静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此时,又一任江州刺史,赫赫有名的刘宋王朝的功臣、大将檀道济打了几斤好酒和一些他喜欢的美食,亲自上门家访来了。

看了残败颓圮的院子和家徒四壁的土屋,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内心一片酸楚。他忍不住劝他说,“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忍,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陶渊明回答道,并坚决拒绝了檀道济好心送来的酒肉。

檀道济走后没多久,陶渊明就病逝在家。

他走了,历史却记住了他。自此以后,人们追崇山水田园的梦想从未停歇,而桃花源的画面,虽说依稀、模糊,却恒久以来一直占据着世人内心的一角,永远没有消失。

最后,我很愿意借用简友东方君的留评来稍稍归结陶渊明的一生:

耕种的闲隙,读着喜欢的书,写着真实的躬耕生活与意趣,而他的不甘与理想,他的情怀与信仰,却从未抛弃和离开这个人世间。处悠然之境而猛志常在!静穆中的伟大!

挣扎、隐逸与升华,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与历史发展进程何其相似。

归隐,并非出离世间、逃避责任,而是把自己置于山水田园,跟天地万物沟通、交流,在大自然中,在寂静处,听见、看见自己的灵魂。

“道法自然”,佛法并不离于世间,洞悉万物与人生的本来面目,求真求智,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以出世心为入世事。

但在出世入世间,始终遵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宁肯抱贫退隐的不屈和高格。正所谓“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谢谢东方君高屋建瓴式的归纳和总结。

再唠叨几句。

这几天写陶渊明时,有友人问我:“陶渊明真的活得快乐吗?”我随即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随后又问:“陶公为了守志可以苦自己,但他对得起家人吗?”

我一时愣怔,无语回答。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到责任和义务的概念。但我还是狡辩式地回了一句:“你不是他们,怎知他们就不快乐呢?”

行将结束本章节之时,我突然联想到法兰西学院大厅里莫里哀石像底座的题词:他的荣光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五柳先生陶渊明正是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伟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次讲到陶渊明没酒时会到东篱采把菊花,然后在田埂上痴痴地坐着。 还真巧!那天坐着,远远地就瞧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走了过...
    快乐人生老陈阅读 1,117评论 28 46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
    汉唐雄风阅读 2,470评论 0 3
  • 林语堂曾说过,“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
    苏瑾七阅读 1,487评论 2 8
  •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洛神赋(曹植) 与山巨源...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阅读 2,523评论 0 3
  • 说实话,四十岁前,我不太爱看他的作品,除了《桃花源记》。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点“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呢?那会,总觉得...
    快乐人生老陈阅读 1,520评论 3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