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化素养第五讲《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一次新思维洗礼。虽然在第四讲中,我已经初步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探究课程设计,但是对思维导图还是一知半解,很感谢朱思思老师今天的分享,让我全面认识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
一、 技术支撑
(一)思维导图及其类型
思维导图用于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主要是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左右大脑统一调动起来,将思维可视化。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八种类型。朱老师将这八种类型分成了相似的四类进行分类讲解。让我们更好地在教学中应用。
(二)使用思维导图的六个规则
这是六个亲切的、人性化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规则!
1.工具:纸和笔。纯白的A3或A4纸,要横放。老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小学生的视角有限,横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笔的要求是用水性笔不易渗透。还特别强调,彩色笔更好能给学生更好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心主题和图像。把低年级和高年级做了对比讲解,便于我们在教学中使用。
3.丰富明亮的颜色有助于人的发散思维,颜色很重要。我们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4.分支和线条。要求线条由粗到细,使框架更加清晰。
5.关键词语。一条分支一个词语,也就是要在分支的末端写上关键词。
6.层次与分类。这一步很简单,就是用字体、颜色等分层,十几个整个思维导图的层次清晰。
这六个规则简单明确,即使不会做思维导图,明确了这六步就很简单了。
(三)思维导图可以在多学科中使用。从知识归纳、思维的发散、逻辑梳理、写作、阅读、合作探究、习惯养成等等方面应用很广泛。朱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单元知识的归纳整理,让我们看到了,从抽象知识到图形认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偏旁识字、汉字变变变两种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是我们有效识字的好方法,很有意义。
二、反思教学
(一)反思一:教育需要智慧的倾听。 小案例:一个长期被认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给我讲了近一个小时,他心目中的中国。那一刻我感到特别羞愧:什么是不爱学习?或者说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用同一种方法学会学习呢?有没有一种很自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一个公认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竟然做出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思维导图。更让我感动的是老师能蹲下去倾听孩子近一个小时的讲述,朱老师又能从这件事中反思自己,反思教学,探求更好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这一个小小的案例告诉我们对待个别学生,我们要耐心倾听,静待花开!老师们蹲下来吧,耐心倾听,你会看到另一片很美很美的天空;你会看到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是朱老师耐心的倾听和引导,一颗种子萌芽绽放个性的花蕾。这耐心的倾听是智慧的等待!其实那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也是“小天使”。我们的倾听也许无足轻重,然而对于一个不爱学习的“小天使”来说,这会是他前进的“扶梯”;我们的倾听也许不足为道,但是对于一个无助的“小天使”来说,确是他沐浴第一缕爱的阳光的开始——看,朱思思老师已经发现这是一颗有个性思维的、有无限潜能的种子!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我们要更多的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我们在学习新技术应用时,我们要头脑警醒,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于这种教学方式,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
(二)反思二:思维导图个性化设计
朱老师分享的写作学习单教学设计,初级思维导图和进阶版思维导图,一份给一个刚从美国转学回来,并不熟悉中文的孩子,设计中有教师的想法和文字,教师牵扶学生;进阶版指出路在前方,让学生自己走。教师的设计有扶有放,从易到难,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博大的爱心,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如分层作业一样,思维导图也可以分层布置。不要嫌麻烦,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才是最好的。这些小事也验证了朱老师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了什么而用思维导图?用了思维导图得到了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呢?——合理科学分清主次的应用!
(三)反思三: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比如说朱思思老师推荐的思维导图软件,我都没有听说过。对于应用XMind也特别不熟练,只会简单的操作。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确实有待提高。需要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用心学习,反复实践。
三、实践成长
课后,我根据老师的讲解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完成第一个作业。作业要求尽量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上次的作业我的思维导图是手绘的,没有学会软件的制作。今天的这个作业我难住了。非常感谢同事王老师及时分享了制作的步骤,让我由手绘思维导图到软件制作的进步!在制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制作水平实在是太低。在兴伙伴群中,学习伙伴的交流、分享启发了我,同时得到热心同伴的指导,历经几次调整,最后定稿,总觉得还不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实践,慢慢的提高。
思维导图在我们教学中确实是十分有价值,我们在应用中仔细推敲,我们应该牢记朱老师的话,用好了才能减负,用对了才是工具!!让我们反复实践,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用好用对,让我们的教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