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的最高一级目录是根目录(/),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机。在根目录下会有一些一级目录,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目录的作用。(重点)
学习Linux目录结构有什么好处?
- 你会更加熟悉Linux系统的文件目录结构。
- 了解了目录结结构之后,以后遇到一些陌生的文件,你就看他放在哪里,基本上就能猜出来这个文件的大概作用。
- 如果大家都遵守这样的目录,Linux系统的管理将变得非常规范。因为服务器不是一个人在维护,是一个团队中很多人一起进行维护。
一、一级目录说明
1、一级目录列表
目录名 | 目录作用 |
---|---|
/bin/ | 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都可以执行。是/usr/bin/目录的软链接。 |
/usr/bin/ | 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都可以执行。 |
/sbin/ | 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只有超级用户才可以执行。是/usr/sbin/目录的软链接。 |
/usr/sbin/ | 存放系统命令的目录,只有超级用户才可以执行。 |
/boot/ | 系统启动目录,保存与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如内核文件和启动引导程序(grub)文件等。 |
/dev/ | 硬件设备文件保存位置 |
/etc/ | 配置文件保存位置。系统内所有采用默认安装方式(rpm安装)的服务配置文件全部保存在此目录中,如用户信息、服务的启动脚本、常用服务的配置文件等 |
/home/ |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在创建用户时,每个用户要有一个默认登录和保存自己数据的位置,就是用户的家目录,所有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是在/home/下建立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目录。如用户user1的家目录就是/home/user/,~就是代表当前位置在用户的家目录下。 |
/lib/ | 系统调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是/usr/lib/的软链接 |
/lib64/ | 64位函数库保存位置。是/usr/lib6/的软链接 |
/lost+found/ | 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工具(自动执行)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这个目录只在每个分区中出现,例如/lost+found就是根分区的备份恢复目录,/boot/lost+found就是/boot分区的备份恢复目录 |
/media/ | 挂载目录。系统建议是用来挂载媒体设备的,如软盘和光盘 |
/misc/ | 挂载目录。系统建议用来挂载NFS服务的共享目录 |
/mnt/ | 挂载目录。早期Linux中只有这一个挂载目录,并没有细分。现在系统建议这个目录用来挂载额外的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 |
/opt/ | 第三方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这个目录是放置和安装其他软件的位置,手工安装的源码包软件都可以安装到这个目录中。不过还是习惯把软件放到/usr/local/目录中,也就是说,/usr/local/目录也可以用来安装软件 |
/proc/ | 虚拟文件系统。该目录中的数据并不保存在硬盘上,而是保存到内存中。主要保存系统的内核、进程、外部设备状态和网络状态等。如/proc/cpuinfo是保存CPU信息的,/proc/devices是保存设备驱动的列表的,/proc/filesystems是保存文件系统列表的,/proc/net是保存网络协议信息的。(不要动就好) |
/sys/ | 虚拟文件系统。和/proc/目录相似,该目录中的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主要保存与内核相关的信息 |
/root/ | root的宿主目录。普通用户宿主目录在/home/下,root宿主目录直接在“/”下 |
/selinux/ | Linux系统的增强安全组件的保存位置 |
/srv/ | 服务数据目录。一些系统服务启动之后,可以在这个目录中保存所需要的数据(不许动) |
/tmp/ | 临时目录。系统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在该目录下,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和写入。我们建议此目录中不能保存重要数据,最好每次开机都把该目录清空 |
/usr/ | 系统软件资源目录。注意usr不是user的缩写,而是“UNIX Software Resource”的缩写,所以不是存放用户数据的目录,而是存放系统软件资源的目录。系统中安装的软件大多数保存在这里 |
/var/ | 动态数据保存位置。主要保存缓存、日志以及软件运行所产生的文件 |
2、bin目录和sbin目录说明
bin目录和sbin目录的区别?
(1)bin目录和sbin目录下放的是Linux的系统命令。
(2)在这两个bin目录中放的命令,是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都可以执行的命令。
(3)在两个sbin目录中放的命令,只有超级用户才能执行。
(4)bin是二机制(binary)的缩写,表示是二进制命令,sbin是(super binary)的缩写。/bin/和/usr/bin/中命令有什么区别?
在Red Hat 6版本,这两个目录还是分开的,到Red Hat 7版本,这两个目录就合并了。就只剩下一个/usr/bin/目录。
3、boot目录说明
boot目录中的文件,都是系统启动时必须的。如果误删了,系统一定会启动失败。没事别动它。
4、/lib/和/lib64/目录说明
/lib/和/lib64/目录中放的是函数库。函数库就是程序集合,函数就是程序。
一些需要平凡调用的程序,就封装成一个函数库了。函数库降低了开发人员的开发难度,提升了效率。所有的成熟语言都会有完整的函数库的。Linux系统是C语言开发的函数库。
Linux的函数库的命名规则:.so+数字结尾命名的文件就是函数库。
5、/lost+found/目录说明
这个目录就是意外崩溃或者关机之后的文件修复目录。开机时通过fsck工具自动修复。如果自动修复不了,手动其实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这个目录知道有什么作用就可以了。
6、/media/、/misc/、/mnt/三个目录说明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解释了挂载,知道只要是一个已经建立的空目录就可以作为挂载点。
那么系统虽然准备了三个默认挂载目录/media、/mnt、/misc,但是到底在哪个目录中挂载什么设备都可以由管理员自己决定。
例如刚接触Linux的时候,默认挂载目录只有/mnt一个,所以养成了在/mnt下建立不同目录挂载不同设备的习惯。如/mnt/cdrom 挂载光盘,/mnt/usb挂载U盘,这都是可以的。
官方推荐/media目录挂载光盘,/misc目录挂网络存储设备,/mnt/挂载U盘或者移动盘。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分配就可以。
提示:cgroup目录,在Red Hat 7版本中就淘汰了。
二、总结
1、一定要记住的目录
/bin/、/sbin/、/usr/bin/、/usr/sbin/、/boot/、/dev/、/etc/、/home/、/lib/、/lib64/、/mnt/、/tmp/、/root/、/usr/、/var/
2、了解即可的目录
/lost+found/、/media/、/misc/、/opt/
3、没事不要动的目录
/proc/、/sys/、/selinux/、/srv/
提示:
- 推荐两个可以做实验的目录
用户的家目录
tmp临时目录(自己创建的随便删,系统自带的或者生成的还是慎重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