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 1 (20150111—20150117)
写在前面:【所有人问所有人】是前不久通过简书参与的一个活动:以7人为一组,每个人提出问题,并由每个人回答问题,整个游戏以邮件形式完成,项目发起人是@随易 ,谢谢他为此活动的付出。
为尊重隐私,本文摘录了Round 1中的Questions,问题描述稍作修饰,并只选取了自己的回答。因私人原因,现在才整理发布,也算留个纪念,也谢谢其他小伙伴7天的陪伴。
问题提要:工作、梦想、邮箱、恋爱、假期、分别
Day 1 Q: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真正喜欢的或者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帮助的吗?
A:我也多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后都有。
工作之前考虑的是毕业后工作是否对口专业。专业并不是我喜欢的,只是高考分数决定了专业。四年的时间都没有让我喜欢上它,碍于种种就继续念下来了。既然提问工作,这个过程略过不表。
我并未找到所谓喜欢的专业和工作,所以四年后还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工作半年,是一名设计师。
半年的工作经历实在短暂,我甚至还没判断出我是否会喜欢它。也许没有在第一时间或者四年前喜欢上它,就意味着这份工作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吧。
设计在一开始是枯燥且无趣的,加班多薪酬少,但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莫名的感动,我在开始喜欢它。
前几天年终总结会的时候也曾谈到梦想,总监让我们把设计理想沉在心底,不要浮在面上,也不要遗弃了它。记住自己是乙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是设计师。
注意到他说的是“设计理想”而不是“理想”,这份理想是基于工作的。
我完全赞同这种说法,我觉得,我的工作有我关于这份工作的梦想,因此我想要努力工作,我觉得这是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我也有关于生活的梦想,因此我在努力生活。
即使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但不妨碍我把工作和生活两个状态分开。
分开两种状态的原因,并不是“我必须靠工作来维持我的生活”,而是我“把那个属于生活的梦想当做兴趣”,我不想混淆职业和兴趣。如果它变成了我的职业,那我就失去兴趣了。
在我心里,梦想这样的词依旧充满正能量,依旧值得追寻。你可以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不喜欢,但工作就是工作,它并不是为了那个生活里的梦想存在的。
Day 2 Q:如果不考虑你是个富二代,你会为了赚更多钱(实现理想满足物欲)从而成为工作/学习的奴隶放弃眼前的自由吗?究竟遥远的理想和路上的风景,哪个是我们应该看重的?
A: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本人在昨天的回答中已经给出了。提问其他人,他们也会如此回答,起码我会,因为钱的确很重要。
但我还想多说一些。谈及工作/学习,我并不想用奴隶来形容,这样说,会让我看轻所谓“眼前的自由”。我对自由的定义,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无论是否为了钱,为了物欲,脱离了工作/学习——即使它可能并不让人喜欢——谈什么自由呢?
至于遥远的理想和眼前的风景,我同样无法区分。(前提是这个遥远的理想与前文提到的工作/学习有关,不然就得另说了)拿我自己来说,我作为一名刚入门的设计师,我想成为Peter Walker,我也想成为Mc Harg,我首先得成为设计主创、设计总监吧,但我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会成为总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义这段时间,因为成为总监也是我的理想、但也是“路上的风景”,我不想就这么止步。“遥远的理想”不能被描述成一个点。(如果一定要做出回答,我会选择前者,我更注重结果)
若是与工作/学习无关,即使这么称呼,意义上却有所不同。【去看梵蒂冈的教堂、去听维也纳的音乐会、看西班牙的艺术馆】诸如此类的,只能说有这样一个目标,你想去实现它们,然后通过努力或者一段煎熬,你实现了。在“不是富二代”的前提下(当然这只是指他们不需为钱担心,并不是否决),那么终究你还是会回到平常的生活,继续工作/学习,或者换一个工作/学习环境,这才是正轨。
Day 3 Q:翻一翻自己最常用的邮箱,查看收件箱里最早的一封/几封邮件,你想到了什么?(来自自己的问题)
A:查看这个邮箱下收到的第一封邮件,是在2007年12月23日,同学发给我的圣诞节贺卡(qq邮箱的贺卡)。往前翻还有其他同学的贺卡,朋友的vip邮箱通知,很多年流行的邮箱转发,还有班级群邮件,大家在下面抱怨暑假作业为什么这么多等等,再之后就是一些学习和工作邮件。
我现在看到觉得很好玩,甚至有些感动,为当时的我们和那段岁月。
看到昨天大家对我的问题的回答,谢谢各位的回答,顺便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诚如各位所说,邮件在以前和现在都不是承担互相沟通的主要角色,对于邮件和邮箱,我们通常会在前面加上工作两个字。我自己也甚少用,这个问题,也是收到这次活动的邮件,随手翻看了下之后顺势提的。
问题描述中提到的第一封邮件(圣诞贺卡),我在翻看的时候截图给这位小伙伴,她如今在瑞典读研,我截图给她是在上午,她说她那边是凌晨两点半,她正在写某个课题的论文。针对这封邮件,我们互相感慨了时间太快,聊了聊近况,并约定等她回国去哪儿吃哪儿玩,然后她继续写她的论文,我继续画我的图纸。
整个过程让我产生一种“来自平面的东西打败了时间这个维度”这样有悖常理的感受,这种错觉使我愉悦,而这种愉悦和早上看到风信子开花了,今天的早餐很好吃之类的愉悦感没什么不同,都是来自生活中不经意的发现。我总是期待这样的发现,也祝各位能够时常发现来自自己生活中的细节美。
Day 4 Q:我们都说不谈一场恋爱可能是一个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有的人说谈一场恋爱是靠缘分,还有死缠烂打。在大学里到底应该谈一场恋爱吗?
A:在大学里,大家都说不谈一场恋爱不是完整的大学生活。其实早在初中、高中,身边的朋友就开始笑谈“不谈一场恋爱不是完整的初中/高中生活”,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有了这样一种共识,我本人其实也赞同这个观点。
而我赞同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我现在已经再也回不去高中、大学了。偶尔回忆起那段时间,记住的可能只是某些印象深刻的事、某些感动的时刻,有时候会不自主的美化自己的记忆,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大学/中学为什么没有一个怦然心动的姑娘,为什么没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诸如此类。
平凡的大学生活会让之后的你有些遗憾,而如果有这样一段往事,会让回忆里的大学生活变得更生动一些。
回到问题本身,大学的恋爱还是带着学生时代特有的青涩和纯净,如果有这样一场体验,是再好不过的。我身边有大学毕业就分手的,也毕业就领证的,这场恋爱里,结果绝对没有过程重要。
”有的人说谈一场恋爱是靠缘分,还有就是死缠烂打“,个人看法,只能说在不是”我想谈一场恋爱所以需要物色一个恋爱对象“这样的想法中交往,那恋爱并不一定非靠缘分,你喜欢的人性格被动,你就需要多走几步,只要不是你一个人走完了所有的路,我个人觉得都可。换句话说,”我有个喜欢的人,她让我想谈一场恋爱“和”我想谈一场恋爱,所有想找个喜欢的人“的区别,恋爱无所谓需不需要,是时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
愿你有一个让你怦然心动的人。
Day 5 Q: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比较合适?
A:个人意见,毕业了还是马上工作比较好。抱歉,今天心情很糟糕,所以就这样吧。
Day 6 Q:谈谈期末考试周过后的假期吧,怎样度过一个精彩的寒假?
A:以前我的暑假用来学车,兼职,旅行。寒假的话,一般就是窝在家偶尔跟同学朋友吃吃吃逛逛逛,我觉得寒假是陪家人最好的时候。
Day 7 Q:生活总是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当一个阶段结束时候,总会有大家互相告别,熟悉的人离开,但有些离开就意味着失去。这种失去的感觉,就像是一种抽离。大学毕业,也是这种阶段。大家是以何种心态来看,怎样度过这样一段时间?
A:人一辈子这么长,难免会有很多分别。
就问题描述的大学毕业而言,我想起我毕业的时候,其实也不过半年前,还好我们专业只招省内的,最远也不过浙南和浙北的距离。我看到隔壁专业都哭惨了,因为这一分别天南海北的很多人都很难再见了。
但日子总是在往前,当我现在在回忆的时候,记住的永远是难忘的时刻,等到以后我再回忆,还是会记得,历久弥新。即使说过很多的要活在当下之类,但偶尔的回顾过去也不错。
所以我觉得,在分别的时候,就认真告别,如果真正分开了,就认真怀念,也不枉有一段这样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