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梦想从大到小,最后成为20岁的我的缩影。远离了曾经的豪言壮语,远离了幻想中长大后的自己。孩子长大了,我也终于没能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跟别人表现得不一样的人,别人写诗写花草树木中秋月明,我写我要去火山爆发现场拍照片,不管作文还是阅读我都喜欢做那个唯一的另辟蹊径的人,但是总有一天你明白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构成这个世界的统一面,身边很多同学朋友跟我一样从小就是是那种很乖很乖的别人家的小孩。童年完全就是校训里循规蹈矩、积极向上、朴素认真的写照。老师眼里的优等生,邻居眼里听话的好孩子,在亲戚眼中更是弟弟妹妹们标榜的对象。还是爸妈朋友眼里的未来儿媳,捂脸。可这些都只能说我演技太好,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好孩子形象,没人知道我的认真、乖巧源于家庭的威慑力和强压,不管我跟谁走的近一点,不论雌雄,我妈只关心它学习好不好,所以我觉得我初中的时候迷恋学习好的男生的梗在这里。或者说是因为自卑,因为自己给的压力,我不可置否地去执行,所以不敢表现得不优秀。以前我觉得我不这么做,会死。
回首过去十几年,成长就是一个裹小脚的过程。那些艰辛疼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雕琢打磨我,而是扭曲着我原有的天分和兴趣。做着别人以为光荣的事,收获意料之内的肯定和在那之后的空虚。我常常陷入为时已晚的恐慌,那么早,我便学会对这个世界巧妙地曲意逢迎。这是一个常常需要逢迎的世界,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消耗了太多生命力与热情去逢迎这个世界。该哭的时候笑着,渐渐地,分辨不出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我还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
20岁,我不善交际,电话黄页上的联系人对我永远是一串没有生气的数字。20岁,我稚气未脱,没能摆脱也不想摆脱小孩子一样执拗的想法和脾气。20岁,我还是唯唯诺诺,害怕为自己争取,装作一副刀枪不入的样子,巧言善辩的永远不是自己。20岁,我也惶惶终日,憎恶今天的自己,惧怕把明天也活成今天。可我真的还有好多路没走,好多书没读,好多风景没有看……
20岁,我缺少了该有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并没有取得什么不错的成绩,看得见的只是衣橱里多出来的爱买却从没穿过的衣服,看不见的是我对于过去,对于未来,想法一直在变。我们不再敢说以后一定要怎样怎样的这种话,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前提是这个明月真的是你所期待的,当你想要看到的结果对你毫无意义时,你的坚持只会让你远离你,当这些东西模糊了你的视线,扰乱了你的方向,这种刻意追求无非是给了你一把刀。你捅入自己体内还苟延残喘地拔出来炫耀血色多么生鲜明媚。
20岁,我体会到当你累的站不起来也走不动的时候,跑起来是最爽的,所以我选择了考研,就算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也很开心。20岁,我发现我并不是想象中那种脾气很坏,极度偏执的人,这个世界是轮不到没有能力的人任性的,也许我早早知道这一点,让自己在无法察觉的趋势中渐渐……沦陷,慢慢变得柔和,当这些变成你身体里的一部分,就再也不存在以任性不顾别人感受为代价“做自己”的说法了。这是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生存法则吧,一个人越没能力还越拽的,估计会被亲妈踢死吧,没踢死的估计也没什么人跟你玩。
要真的说20岁的我在想什么,大概是独立,奋力追求经济和人格上的自立,斩断所有退路,重新活一遍般重建自己的生活。而今天(假装今天11月8号)我21岁了,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的阶段都已经过去,现在对我而言,轻就是轻,重就是重。生日那天恰好是考研确认报名,也让那天有了特殊的仪式感,可是那天超级惨,手机没电又冷又饿还堵车晚上到家太晚连晚饭都省了,但是祝福满满超级感动。因为我没有跟太多的人说过我考研这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了一样,但是我的心态很好,准备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抱着一定会考上的期待,至于考完是要二战还是找工作我都抱着超级乐观的心态。如今我慢慢有点理解生活善变的本质了,就不打算再做任何准备了,只过好每一天,任何一种情绪的发生,都是当下的体验,那些快乐、痛苦、失望的去留,都不由我决定。我全盘接受。每天吃好睡好,读书观影,完成学习工作,坚持运动和写作,有短期计划。就可以了。当我们说信命,我们信的其实是世事无常,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