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圆立青
我的继母叫兰香,是父亲的初恋。小时候父亲和我讲过,在父亲还没有认识我母亲之前,上中学时候认识了兰香。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每次听到父亲描述年轻兰香的模样时,脸上洋溢着青春悸动的深情,抬头向天十五度,眼神游离,嘴角微微上扬喃喃的说道:“你这个妈年轻时一把又黑又粗的长辫子摆在胸前;身材黄金比例;皮肤白皙。她问我是否嫌弃女大男,我告诉她女大男既能当姐姐又能当老师,何乐而不为!”这话我小时候听了不知道有没有上百遍。每次听父亲讲这些话,我心里会有些不愉快。每当他讲起这个话题我都故意打岔。
之所以当时俩人为什么分开了,我奶奶说是没有过我爷爷那一关。而从我父亲口中得知是媒人从中作梗,见利忘义,同时又把兰香许给了另一家单身的男子。后来我爸才认识了我母亲。
1994年冬母亲去世后,第二年春天父亲筹得几百元钱就去了市区学驾照,在学习驾照期间父亲与兰香在同一个城市里不期而遇,之后俩人交往不到一年于1995年秋步入婚姻殿堂。(现在想想,父亲这婚是不是结的过早了,至少应该在母亲满孝三年后再婚才是。)
兰香与父亲结婚后带来了一个女儿,比我小两岁,比我的妹妹大两岁。1997年香兰生下与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样一来我就成了一位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的大姐大。兰香的女儿是二妹,我的妹妹是三妹,弟弟就是老四。从此,原本支离破碎的家随着兰香的到来继而添丁进口,成了一个拥有四个大人、四个子女的大家庭。
兰香也就理所当然地当上了我与三妹的继母。按照常理,我们姐妹俩应该叫她阿姨,但是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第一次带她回家时,都指着她用命令的口吻对我说叫她“妈妈”。可是在我的心里“妈妈”这个词是圣神而不可随意更改,更是唯一的,且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称谓。我们作为孩子叫阿姨是理所当然,至于是否愿意叫“妈妈”也应是由自己决定。但是父亲却未给予我们这样的权利。
在接下来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兰香对于我和三妹的饮食起居从不过问,只是每天同父亲一起干活或者在家门口倒腾小本买卖。那时爷爷是退休教师,每个月有几百块的退休金,除了家用以外,还包括我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在此期间我对于兰香的印象就如同与父亲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而我和三妹于她毫无干系。
直至1998年冬,爷爷患胃癌去世,随之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没有了,过了两年又在街心盖了两层小楼,我和三妹不得不同奶奶分开搬去街心同父亲他们住在一起。而我作为老大除了上学就担负起了做家务并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与我们年纪相仿的伙伴们家里最多就姊妹俩个,一条街上只有我们家有四个小孩,除了上学需要多花钱,其他的,生活中也比别家用钱多。所以每当偶尔想偷懒和小伙伴玩耍而没有做好家务活,兰香都吵着告诉我们:“天天想着玩就没有钱用,不干活就吃风喝末。”
上学期间也从未买过新衣鞋袜,能穿上身差不多都是其他亲戚送来的旧衣物,而有时没有收到别人那么合适的衣服,就把裤口接了又接或者一件衣服晚上洗第二天干了继续穿着上学。
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兰香都安排我们白天去地里做农活,已经上小学的弟弟就在离我们不远阴凉的背篓里睡觉,时不时兰香使唤二妹去帮他盖好衣服,以免着凉。到了晚上收拾好碗筷,就加班做那些一张接一张的初中各科试卷。记得兰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你们几个姑娘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你看那村里xx在广东xx电子厂一个月接近2000,月月都给父母寄钱。”
“我们家里负担重,老四以后还要读书娶媳妇,你们如果都上学,我肯定供不起。”
“以后你们出嫁,我也没有啥陪嫁,一人四床棉花被套。”
虽然家里不支持上学,但是我们成绩都不错,三妹现在还时常讲起那时上学晚上拿着手电筒看笔记,现在回想更加觉得惋惜不已。
在那个大环境下,兰香与父亲达成共识,他们的知识眼界都仅仅界限于要吃饭,要生活,就要种地换钱。要面子,要传宗接代,要老有所养,就要有儿子,为儿子要走的路扫除一切障碍。她们从未想过对于子女的学业合理分配,因地制宜,以至于在我们本应在学校学习的年纪就走向社会,南下打工。
而弟弟上学期间逃课上网,几次被学校劝退。好不容易混到高中毕业,但由于分数过低,兰香却依然决定拿出几万学费上了本市的一个门槛低技术学校,于今年六月毕业。
我在外打工的第三年,三妹初中毕业。由于年纪太小不满十六岁而不能进厂。兰香联系了邻里乡亲决定让三妹去海南一个朋友家做保姆,三妹拒绝了,三妹想和我在一起。无奈之下,我带上三妹去了深圳。
在外打工这些年,每每往家里打电话都能接到兰香说家里缺钱的消息。“弟弟生活费不够了”、“家里粮食卖不出去,换不了钱”、“家里要装空调、洗衣机、冰箱”……一系列类似需要花钱的缘由。并一再强调他们是怎么千难万险把我们养大终于等到回报的时候了,这些话语听了让人无法回绝且又无可奈何。
一晃眼兰香与父亲结婚已经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如果让我说出一件兰香让我感动的事情,那就是起初明明知道继母不好当,还是穷困家里的继母,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同父亲组合在一起。
这些年来,对于我和妹妹的生活学习,或者精神心理都从未有过正面的帮助和引导;衣食住行,饮食起居也从不关心过问。即没有像电视剧那些桥段:胜过亲生父母那样百般疼爱;也并未像戏里那样打骂虐待,不给饭吃。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舔犊护犊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本能,所以我对她没有太多评价。
现在回想如果在那个时候我们姐妹都能顺利的上完自己应上的学校;受到高等的教育,完成学业,或许我们都会拥有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成为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回忆往事,偶尔心怀芥蒂,不能释怀,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继而为人妻,为人母,且已性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生活。在心底我也劝慰自己渐渐抹去那些儿时不快的往事。
以后未知的日子里,我依然真诚的希望兰香与父亲能相依相伴、彼此扶持、风雨同舟、安安稳稳地过完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