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家媒体有一个征稿启事,是以一个APP名字冠名的“某某杯”征文大赛,内容是要求写山乡巨变的。
我的老家就是山区农村的,眼见了这二十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素材很多,一些变化还是亲身经历的,有切身体会,写这样的内容是不成问题的。本来也想投稿,但想到这个要从冗繁的素材中筛选题材,要写成精品还得花大量功夫,花了时间还不一定能得到认真对待,也就是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推广APP的使用,完全可能会暗箱操作,最终得奖的是内部人员或是有关系的人员,就像事业单位招聘中的“萝卜招聘”,表面上是按正规程序操作,其实是提前内定了某某到某岗位。这在招标中也体现明显,常有一些存在猫腻的招标,看似按流程,实质都是提前已“勾兑”好了。
其实,我也搞过暗箱操作,是多年以前,我曾参与组织过一场大中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我是当时的实际执行人。活动是在暑假进行的,报名者以中学生为主,只有少数大学生报名。因时间、场地所限,为了简便,先由大学老师根据演讲稿、结合简历从报名者中选出300名参加初赛,再根据评委的现场打分确定20名选手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都有奖品和获奖证书。这个按评分来定,是完全客观的,按理说是不会有主观因素的。进入决赛的20名选手统计出来了,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成都外国语中学实验学校的6名学生无一名进入决赛。而当时学校得到通知时,是该校校长亲自与我们接洽,并联系了6名优秀学生来参加比赛。当时学生都已放假了,属于临时性安排。校长很重视这个活动,并说他们的学生就是来拿奖的。
领导根据这个情况,说必须要让成都外国语中学实验学校的学生有一名进入决赛。那就只得从那20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去掉一个,而比较合理的就是去掉最后那名。最后那名学生是成都大学大一的学生,女生,是大邑县人,我记得她的名是“葳蕤”二字,忘了姓,似乎是姓陈。之所以还记得,是她报名时我看到她的学生证直接念出了这个名字,她很意外,说很多人不认识这两个字,我说我就是学语言文学专业的,自然认得。她当时很自信,简历中也显示她参加过很多演讲,还得过一些奖。她也确实进入了决赛,不过,却被暗箱操作了。
得知决赛没有她,她很意外,还打电话问哪些地方丢了分。我只得设法“自圆其说”,内心愧疚,但不得不这样做。
有些暗箱操作是为了自身利益,有些暗箱操作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然一身正气,也不得不按有关安排来做。〔文/罗名旨 作者为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