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画喻志的《采薇图》

这幅画的原型故事出自于《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两兄弟原本是孤竹国的王子,因为互让帝位而离开本国,投奔周朝。

由于两人反对周武王伐纣,耻食周粟,躲到首阳山,以采薇为生,后来双双饿死首阳山。

采薇图

李唐以此为题材,画了这幅《采薇图》。

画面的核心处,是山腰的一块平台,三棵古树围成了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空间。

背靠古树,面向观者,抱膝而坐的,是哥哥伯夷。

采薇图·局部

我们看伯夷,头发胡须都乱蓬蓬的,向外张扬着,一副不受拘束的样子。

画家重点描绘了伯夷严肃又有些忧虑的表情,目光十分坚定,从而刻画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伯夷身穿布衣,前胸略微敞开,这是典型的古代高士装扮。

怎么知道他穿的是布衣?我们看衣服并不像丝绸般垂顺,画家将衣纹画的也相当硬朗,全部是折线。

身穿布衣,硬朗中带着飞扬,显得很有几分超然,可见画家在衣服的艺术表现上也是极有思量的。

伯夷脚穿草鞋,抱膝而坐的姿态,既随意,又带有严肃的意味在里面。

再看叔齐,又有所不同。

采薇图·局部

叔齐的坐姿也是一条腿放平,一条腿支起,不同的是,他身体向哥哥的方向前倾着。既有对兄长的尊敬,又有兄弟心意相通的感觉。

他的须发也是乱蓬蓬的,眼神也是透着坚毅,正在讲着什么。

伯夷叔齐一静一动,又都统一在坚定自信上。

两人之间放着锄头和装满野菜的筐子,交代了“采薇”的主题。

目光放远一些,我们看看他们周围的环境。

三株遒劲的老树,隐喻了伯夷叔齐两人坚贞不屈的气节与个性。

再看看叔齐背后的这棵树,叶子是有些稀疏和枯萎的。

采薇图·局部

画家用这棵树,表示当时的环境对于伯夷叔齐来说,生存越发艰难。这个环境是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

再回想起他们的表情动作,更反衬出他们的表现出来的品质。

看他们背后的山石,棱角分明。大斧劈皴将山石的结构表现得更加苍劲硬朗。

最左侧的树,掩映之间,画家用淡而清透的墨色,表现出了幽空的远景。

一条曲曲弯弯的河流伸向远方,给画面增加了纵深感。

总结下来,这幅画主要有两大看点:

第一,画家开创了大斧劈皴的画法,表现的山石更加粗放雄劲。

第二,画家放弃了全景山水,改为截取它的一部分,仿佛人物置身真实的场景之中,使得人与自然更加融合。

李唐的这些开创性的技法,开拓了南宋新的画风,可以说是南宋画的领军人物。

后期的“马一角,夏半边”都是受到李唐截景山水的启发。

《采薇图》高27.2cm,宽90cm,绢本淡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