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生对房子都有一种执念

嗨,你好,我是苏苏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新话题:房子,身边总有适龄男生吐槽:“谈个恋爱怎么三句两句不离房子?”

女生对房子的执念似乎总被贴上“物质”的标签。

但是如果你站在同为女性的视角看待这一切,会发现这份执念背后,藏着的是安全感。

女性作为几千年来的无产者,她们跟男人不一样,男性再差也可以继承家里的宅基地。

可是女孩子就像蒲公英一样,风吹走了。

哪里都有可能是她的家,可能是山脚下,也许是悬崖边。

女生来这人世间像个过客一样,在父亲家暂住几年,又到丈夫家暂住很多年,最后在儿子家,落一落脚...

其实这些话对于任何一个女生来说都是很有感触和体会。

历经世事后才发现: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伞,房子不止是安全感,更是自由和精神寄托。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但自由需要依附于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女生而言,房子就是那触手可及的安全感,漂泊在大城市的女生们。

在经历了多次繁重的搬家、租房时小心翼翼讨好房东的经历后。

那份迫切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愿望成为了心底最大的渴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锚定效应”,房子就像人生的锚点,它不仅是资产,更是关系稳定的象征。

房产证上的那个名字,不单单只是几个文字而已,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离婚后最大的底气,不是所谓的名牌包包,而是那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

“我想有个家,不是夫家,也不是娘家,而是属于自己的家,”万家灯火,哪一盏是属于你的呢?

伍尔夫在100年前说:

“一个女人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因为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

不管是结婚还是不结婚,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永远都是可以奋斗的目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生在未婚时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当00后女生晒出人生第一套小户型房产证时,她们晒的不是房子,而是“我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一席之地”的骄傲。

房子不需要很大,哪怕小一些,也是自由的象征。

比起有房,女生们更想要的是生活的底气,而房子成为了这一底气的承载物。

作家廖一梅说:“人这一生,遇到爱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理解。”

理解这一执念才是难得,结婚后,婆家会以有房子住就好了,挑剔那么多来告诫你。

渴望被理解,理解在租房时的不安,和对生活的无法掌控。

理解在高压社会里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的清醒,和一份随时能重启生活的底气。

房子虽然是安全感的容器,但不是唯一的答案,女生对房子的执着。

从来不是困在物质里的斤斤计较,而是在无常的社会里给自己打捞一份确定的温暖。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给自己的灵魂有个“歇歇脚”的地方。


✨作者介绍:

禾苏苏,95后女生,一个用文字记录成长的女号主专注自媒体写作,个人成长和感悟,期待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