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我一直觉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无非就是有空的时候,来看看书,看文章,做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事。
这样做能得到许多金句,还挺得意的想着,我素材库又增加了一些东西,可以用来写文章。
然而,很快的发现,这样做我也没有学到什么,就算有学到一些东西,也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然就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只是做个文字搬运工而已。
所以我干脆放弃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自己,觉得晚上下班,那么长的时间段,用来学习才是最佳时间。
然后一有空就拿来刷微博,刷朋友圈,还是玩些小游戏。
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娱乐一下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我在看了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之后,却又刷新了我对碎片化阅读的概念。
2.
在《洋葱阅读法》当中,彭小六把碎片化阅读,当做是章鱼哥。
因为章鱼有很多手,很喜欢收集东西,这里拿一点,那里拿一点,在没学会消化之前,就把自己的家给弄得乱七八糟。
我们在利用碎片化阅读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手,这里看一点那里看一点,也收集了很多金句名言,但却是多而杂还乱的东西,很容易忽略和忘记。
那怎么办呢?
彭小六提出的方法是:
带着目的去阅读,提炼出文中作者的观点概念,然后链接和融合。
之前我一直都是漫无目的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这样导致了我看的东西多而杂和乱,根本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也理解不了作者的观点。
可能刚开始自以为的理解,但最后想运用起来,却发现根本无从下手。
就像是泡沫,看起来吹得很大,但实际上一点就破。
a.如何带着目的去阅读
带着目的去阅读呢,就能先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然后从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东西。
比如我要用这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文章,那在开始之前先要对自己提问,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带着这种有思考性的目的去阅读,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大吃一惊或是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果总是漫无目的的去看,就算最后收集了很多金句名言,不能理解也等同于文字的搬运工,也更不可能为自己所用,毕竟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生活中。
b.提炼出文中的概念
得到的东西就要进行提炼,看看文中作者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哪些是亮点?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像我刚才说的不要自以为自己理解和懂得很多,但却像泡沫一样一点就破。
这就是一个概念。
在《洋葱阅读法》当中,彭小六也有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绿灯法则。
意思就是不要等到一条路都是绿灯的时候再前进,而是每到一个绿灯路口都前进一点。
c.链接到自己熟悉的领域。
知道了作者这个概念以后呢,还要进行链接,链接的意思就是,自己以前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还是从哪里有看过和这个概念一样的东西,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方法。
然后链接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收藏分类整理好。
就像看到的是时间管理方面的,那就把它放在时间管理方面的文件夹里。
个人成长方面的,就把它放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文件夹里。
d.融合创新。
最后就是融合了,想把别人的东西融合到自己身上,为自己所用,就要优化和升级。
也就是思维碰撞。
在化学领域里,把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会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水分子。
如果把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放在一起,就会生成一个有毒的一氧化碳分子。
如果再加入一个氧原子的话,则会生成一个对动植物都无害的二氧化碳分子。
创意。其实就是在思维碰撞当中擦出来的火花。
就像之前热播的《延禧攻略》,有人写成自我提升攻略,有人写成情感攻略,有人写成职场攻略……
这些都是从一部电视剧中,链接到自己的领域,优化和升级后,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创意攻略。
学习的东西本质就是要应用它,让它为我们所服务,为我们所用。
3.
彭小六还从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学习东西,看到别人发一些他觉得有用的东西,他会保存起来,然后把它优化和升级,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因为有一种学习叫做联机学习。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有了两个想法。这就是联机学习的概念。
把这两个想法融合起来,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创意,这也是联机学习的好处。
这就为我们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刷朋友圈,刷微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但请记住,要想从朋友圈里,像彭小六一样找亮点的话,那首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人脉。
一群做微商的朋友圈,和一群好好学习的朋友圈,还有一群大咖的朋友圈,哪个能学到东西,一目了然。
4.
最后要明确自己的碎片时间,看看自己一天中有哪些时间可以运用的。
愿不愿意用这些时间来提升自己。
还要找到可以提升自己的渠道,比如知乎专栏,得到专栏,微信公众号等。
要从自己最初感兴趣的定位出发,找到自己可以学习的来源,深度的学习下去,才能慢慢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顺便成为了一个很酷又很厉害的人。
5.
彭小六从三线城市的程序员,一路前进,成为现在的青年作家,“行动派”在线教育产品官。
他的一些方法论,确实适合我们这些还在底层摸滚打爬的人借鉴。
有句话叫做:
想要了解,甚至超越那个人,那就从模仿他开始。
这从我用了彭小六的方法之后,确实很让我惊喜,之前一直不知道知识体系是什么鬼,不知道如何用碎片时间去阅读,不知道怎么去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
我都在他写的书里找到了答案。
我是木林彬,一个走进写作这条“不归路”就越走越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