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指道德、品行、品德,是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有的形成了法律,有的进入了宗教的范畴。
司马光: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道德和才干最大的争议就是东汉末年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从古至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人的道德永远放在才干的前面。
宋朝说书的人讲《三国》每次说到刘备失败,大家都叹息;每次说到曹操的失败,大家都大笑,这就是大众都道德的评价,有道德的刘备受到后人的尊重,无德的曹操就被后人说唾骂。
亚当斯密:在欧洲所有国家中,商业最为发达的荷兰。也是最信守诺言的。…这并不是所谓国民性的问题,而是出于利己主义的原因。
过去当人们很少往来的时候,商业不发达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存在欺骗别人的倾向,因为坑蒙拐骗的收益往往大于由此带来的损失。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说,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个大人花了几十元去买了一双皮鞋,看起来也真是油光铮亮,但第二天下雨,他穿新鞋走了一段路感觉脚下凉飕飕的,抬起脚一看,鞋底竟然是纸壳做的一泡水就开裂了。
在发达的商业社会里,无商不奸之说大谬,市场经济-商业才是提升国民素质之路。就像现在一切假冒伪劣产品都会被淘汰甚至受到重罚,这种情况下,遵守商业道德的企业和产品肯定会受到大家喜欢,反之作假的企业肯定会受到重罚。
做人应该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坚守道德的底线,提升自己的才干,你才会被人尊重,做事也是一样,不能做违反道德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