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诡谲
蔡康永在他的书《艺术里的金钱游戏》里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说他喜欢看画的朋友里,有一个叫左治的,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看画方法:把电灯关掉,只点一根蜡烛,看家里的油画。
如此一来,那些画便像“沉落在黑暗海底的神秘宝藏,而左治就像提着探照灯,潜入深海的潜水人一样,每一刻,都只能揭露宝藏的一小角”。
我想,在昏黄的烛光下,油画应该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加持——因为昏暗,画中的光影会如同被PS过:对比度加大,饱和度加深,质感也会变得更厚重吧!
暗夜。烛火。油画。深海。潜水人。
很有味道的画面,就像好莱坞的探秘电影。
而这位名为左治的人的一举一动,则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
人多,又很亮的话,被感动会变得艰难很多。这是蔡康永给这个行为下的注解。
暗/搁浅
几年前,某话剧院因为演出的剧目曲高和寡,与市场严重脱节,票房一直不好,所以找到了我们。
之后,我们这边成立了课题组,花了半年的时间,帮他们做了一个关于话剧市场现状研究与意见建议的研究课题。
但我当时主写人物传记,并无参与,也为此留下了遗憾,毕竟没有机会随课题组到北京、上海等知名的话剧院调研取经了——听同事说我的确错过了不少好剧目。
后来,该话剧院根据我们的课题报告进行了相关整改,主要是针对受众需求,编排了一部新剧,结果市场反应非常好。
那部新剧名叫《画皮》,当然此《画皮》与赵薇他们演的《画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此画皮是现代剧,讲婚外情的。
总而言之,话剧团对我们感激不尽,也就投桃报李——一位年轻的导演送了我们好几张票,邀请我们去剧院看新剧。
当时,还觉得自己逼格高,不想看太市场化的东东,领导亦有此意,说太市场化的东西没意思,于是两人主动跑去小剧场看剧团正在排演但还没正式公演的实验话剧(名字忘了)。
拨开厚重的门帘,我们进到一间总面积还不到三四十平(未必准,对面积没什么概念)的小剧场。观众席是铁架子搭的,离舞台很近,可以说近在眼前。
里面黑得如同到进了一个黑洞,只有表演台上的一道白光。
演的应该是现代剧,或者是穿越剧,总之一众演员衣着各异,有穿古装梳着发髻的,有西装革履还提着个公文包的(或者是用不同的角色来表现同一个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罢,不明所以),最重要的是对白实在晦涩难懂,甚至有些不知所云(听说这就叫意识流)。
二三十个静默的观众加上演员诡谲难名的表演,就像一个集体的梦境。
我觉得自己像被关在厚重的黑暗里,沉堕,压抑,像搁浅的鱼。
看了半小时不明所以,领导似乎也没看出个道道来,遂与我走出小剧场,回到了正在公演《画皮》的大剧场。
“市场化”了的话剧《画皮》果然“好看”些,看一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各种巧合,各种独白,很“现代”,也很搞笑。
最起码,能看懂了。
但是说实话,现在回想起来,待在实验剧场的那几十分钟才是记忆最深刻的:就像滞留在另外一个空间,面对未知的周遭,直面未知的自己。
那是我第一次看话剧,也是唯一的一次。
后来北京的一位网友跟我说,如果有机会到北京,一定要去看看北京的话剧,看看小柯的作品,那才算得上标准的文艺青年。哦不,文艺大叔。
或许吧!
暗/穿越
曾经试过在午夜时分穿越过老家的那座小城。
大概十年前。与一发小。初冬。
街道两旁的旧式骑楼在乌黑的天幕上勾勒出灰黑色的剪影。
黄色的路灯,光线昏沉。
大街上除了我们俩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吹过脸颊,划过耳垂的丝丝冰凉,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就像孤独的小舟划过乌黑的水面,思想是唯一的橹槁。
又像是路边孤立的邮筒,只有入口,却没有出口。但并无恐惧,反倒有一种恣意独行的飞扬的快意。
希腊诗人米南德说:黑夜给智者带来思想。
或许吧!
暗/压力
小儿出世那晚。我独自一人在医院陪床,媳妇躺病床上,宝宝躺在宝宝床上,皮肤皱皱的,黑黑的,像一只柔弱的小猫。
宝宝每隔三分钟就哭闹。
我初为人父,小白老爸一枚,哪里知道原由。又见宝宝幼小如斯,更软塌塌的,所以连抱起来都不敢,怕一不小心就把他弄疼了。于是他每哭一次,我就去喊护士一回——而大多数时候,要就是宝宝要喝奶,要就是大小二便了。
护士估计都被我弄烦了,但有什么办法呢。
困得几乎睁不开眼睛,一躺下就只希望宝宝不要再哭,结果还是哭。
也是在那天晚上,我才明白,养一个孩子原来那么辛苦,单是一个晚上的来回折腾就让我身疲力竭。
心想,什么时候他才长大啊,天天晚上这样可受不了。
那天晚上,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度秒如年。
那一夜,我懂了,原来为人父不容易。一声啼哭,就预示着你一辈子的承诺与担负。
莎士比亚说:黑夜再长,白天总会到来;寒冬再长,春天总会到来。
幸好。
暗/微光
我亲眼看过小草生长。
是真的。
大概三四岁的样子,那时候还在乡下。
某天清晨,天才蒙蒙亮。我屁颠屁颠地步出家门,就见家门口的沟渠里那一棵孤零零的小草忽然就往上窜了一下。
那一幕我记忆犹新,因为我记得由于往上窜的惯性,小草还晃了好几下才停下来。
当然,当时的我并未因此感到惊奇。仿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当前段时间看到电影《LUCY》里的女主能看到植物生长的脉络时,我一点惊异的感觉都没有。
表面看起来的万籁俱寂,其实总有生物在偷偷拔节。只是,它们习惯把自己的勃勃生机,隐藏在了无人察觉的时地。
暗/鲜活
莫里斯•弗里希尔曾发出疑问:小孩害怕天黑,大人害怕天亮,哪一种害怕更愚蠢呢?
我想,小孩害怕天黑,是因为未知;大人害怕天亮,是因为已知;
然而,白天有它的光明,也有其焦躁与喧嚣,黑夜有它的黯淡,也有它的繁华与璀璨;白昼并不一定满是光华,暗夜也不一定只有荒凉。
它只是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生命循环的脉动,也是我们前行的脚印。
所以,无论是黑夜还是白昼,我们都不应该感到害怕。先迎接12小时的鲜活,再享受12小时的安和吧,快乐的一天,很快又要来临了!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诸位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