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读后杂思3

        每日读一封,恰是刚刚好。

        已经连续阅读22天,一封信内容不多,五六分钟不到就能读完,但本书传递给我的那种信念,却一直环绕在脑海,比如自信、为自己而工作等等。

        我以前总觉得自信是一件迷惑自己的事情,常用失败和成功来衡量自信,当别人自信而失败时,我常常评价这是自负,当别人自信而成功时,我常常评价那是运气。总之,和自信无关。人有内在精神世界,外界现实世界总是奇奇怪怪,千奇百怪,人类之所以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生存繁衍下去,就在于内在的不变精神,发展智慧的精神。因为智慧,人类不需要像北极熊一样冬天时长出厚厚的绒毛,也不需要蛇一样入洞冬眠,也不需要大雁一样每年迁徙。以智慧应对种种现实,但往往绝大多数人,并不具有智慧,比如我。

        每次做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时,内心总是诸多抱怨,内心想要逃离,逃向那内心的"净土"。逃离,是一种本能,也是性格的一种常态,内心层面做出抽离,颇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逃离现实,内心躲到那一片"净土",似乎只有那里,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栖息,只有那里,才是懂我,知我,爱我。当"净土"遇到现实时,总碰撞得支离破碎,那一抹绝望从内心深处奔腾而出,直到内心重新凝聚新的"净土"。这仿佛一场又一场的轮回,不同的是不同时空的我罢了,但最终还是那个自己。

        现实是什么?是五光十色吗?是三维空间吗?方方正正的盒子吗?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在眼睛可视光谱范围内,但更多的,比如紫外线,x射线,暗物质,原子,质子、灰尘,微生物不借助工具根本无法看到,所以现实只是大脑理解的世界,是大脑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罢了。所以当遇到我所不喜欢做的事时,我的大脑对这件事的理解就是不喜欢。

        成长不止只是功成名就,更多的是功成名就过程中的付出、自我调节、态度、自信等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和精神。

        我无法左右世界的发展,但我能左右自己看世界的视角。

        接受它的好时,同时也要接受它的不完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