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自己不同的小梦想,只有有梦想,人生之路才会通向远方,使自己到达成功的顶点。
在上世纪90年代,我是一名中专学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幼师专业二年级,第三年就可以离校,边实习边工作。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梦想着早日工作,可以自己上班赚钱,憧憬着成年人的生活。
二年级快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的找到有意向的工作单位,提前离校了。而我也在三年级开学的时候,找到了村里的小学、成为一名小学里的学前班老师。
可是一年后,返校进行毕业汇报演出,才得知: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在实习,找工作。学校里却留着一部分同学,在考学,晋升到了更高的学府。现在的她们是大学生了,我羡慕不已。
此时我已经工作了,我也很想去上大学,去远方,离开家去感受大学生的生活。此时我的梦想变了,我要成为大学生,我觉得我有这个潜质。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再去求学,多少有点难度,1、在经济上,我们家原本就比较普通,如果去上学,无疑没有了收入,那父母还要掏出一定额度的学费、生活费、来供我,这对父母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其次,我放弃目前稳定的工作,不知道能不能考上,要是考不上,那不是得不偿失?第三,就是来自周围亲戚、邻居的风言风语,说我不孝顺、家里这么不容易还非要去上学,不安稳。懒蛤蟆想吃天鹅肉,一个中专生,工作了还想考大学。听到这些的风言风语,我开始犹豫了。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着,同事见状就鼓励我说:没事的,有机会就要去深造。你看你比我小,哪怕是失败了,回来还没有我现在的年龄。你的人生路还长呢?你的年轻就是资本啊!去闯,不要犹豫!
是啊!我还年轻,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拼搏。把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考上大学的同学说了,她说:有什么好犹豫的,我们是80后,不上大学真是枉为80后这个年份。就是这句话像一根针一样扎进我的心里。坚定了我的求学之路,而且我也暗暗发誓,我是80后,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突破了重重阻碍,终于我独自一人,带着行李,装着自己的梦想,去了远方。第一次离开家,乘上大巴车离开家乡!远赴杭州开启专业课的考前培训。
开始上课后,才发现同班的同学,都是应届生,无论是专业和文化课都比我强很多。她们的乐感比我好,特别是乐理科目的听音,我10个音几乎全军覆灭,该科目老师对我表示无奈,说这样成绩,考音乐学专业比较难!
考学有难度?那怎么办?我一定要考上,无论用什么方法。一番咨询后,我开启了小课模式,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我把父母给我的生活费,节约下来请私教提升自我技能。每天除了上集体课,我其余的时间都泡在琴房练琴,发奋努力。“十一”小长假,同学们都回家、或者出去玩了,我放弃了,我一定要把握这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不放弃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专业成绩出来,排在全省2000多人的526名。我欣喜若狂,我一个非专业,半道上路的艺术生,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于在全省的专业课考查中,取得了一个对自己而言相对理想的成绩。
满怀欣喜的回到原籍,进入高中参加高考。当我把我的专业成绩告诉我的任课老师后,老师说,你这样的成绩很尴尬,不上不下。接下来就看你文化课成绩,但你是非应届、非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你能上一所大学就很不错了!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不,我一定要上我理想中的大学!毕业了做一名老师,去影响学弟学妹们,跟我一样一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进入高中,开始复习文化课后,发现困难重重。我没有上过高中课程,英语完全听不懂,语文每次测试卷120分卷,我只能考60多分,甚至更少。文综300分卷,我100都考不到。
为此我比原来专业课考前更加努力。每天三餐用餐时间压缩到20分钟以内,上下学路上也压缩在半小时内,每天晚上晚自习下课回家10点,乘着清醒不犯困,先看书做作业,等犯困了,就去洗漱,这样可以再清醒一段时间。尽量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基本是11:30入睡,早上5点起床,每天早上除了吃饭、睡觉。连蹲马桶也在认真背政治和历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如愿参加高考,并超常发挥,顺利进入二本,成为一名师范生。
我成功了,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圆了我的大学梦。有梦想,就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