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起源,是很久发送《“真不知道上个月都花去哪里了。”》这篇文章后,在公众号后台收到的一条留言。
有位姑娘说,她这几年什么钱都不敢花,省吃俭用,没有好看的衣服昂贵的化妆品,没有旅行,手机用三年才换一次。为了存房子的首付。
虽然房子早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因为这条留言,我想了很多。
不久之前我才和朋友开玩笑地说,三年前我们在网络上讨论的最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后来就变成人丑就要多读书和健身,最后到现在,是怎么才能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子。
或许,这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宿命——房子正越来越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说实话,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房价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时候多年轻、多狂妄,觉得天天谈房子这事儿真俗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还要以梦为马,还有那么多的电影话剧音乐会。
那时候的我不懂为什么有些女孩谈恋爱的第一条件是对方有没有房,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说学历不如学区房有用。
但工作五年,当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开始跟房子挂钩,当身边的同龄人逐渐开始因为房子而作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某一天醒来的早晨,我突然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慌:房子就好像一块多骨诺米牌,从恋爱、婚姻、孩子、教育、养老,催生出一系列的反应,决定着我们命运的巨变。
当初选择北漂的朋友,准备辞职离开,回到三线城市的家乡了。她说,本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和上进心,可以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但现实的房价告诉你,没戏了,连首付都遥遥无望。回到家乡,至少还可以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平凡但也踏实。
和女朋友恋爱三年准备结婚的大学同学,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杭州买了一套小小的房子,开始过上月薪1.2K月供8K的生活,他说,想到辛苦半生的父母为了他掏空家里的积蓄,他觉得挺难过和羞耻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打算一直留在广州工作的单身同事吐槽,自己也许会孤独终老了。因为身边的女生都说,婚后不想和爸妈住,不想住出租屋。
有时候深夜加班,我坐着末班车穿越城市的中轴线,看着依然繁华璀璨的CBD和永远亮着灯的便利店,都忍不住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是一座非常美好的城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也同样残忍。
恰逢不久前,一位我从小就认识、后来初中就到国外读书的朋友回国,聊到买房的问题,她感叹,20多岁就买房的年轻人,在国外很少。为什么国内的年轻人都这么着急着买房呢?
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来自社会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吧。
网络上流传一个说法:人生中可以实现阶层跳跃的机会有3次,高考、买房和创业。
在知乎上有一个神奇的答主,40岁前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其中没什么秘诀,他当初刚到北京的时候,陆续买了3套房作为投资,当时首付25万,10年过去,房子市值翻了近10几倍,现在首付已经高达100多万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社会反映给我们的很残忍的现实——未来不会越来越好,未来我们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况且,房子不再只是单纯的居住空间,它也许还捆绑着“结婚不能没有房子”、“没有房子就等于没有归属”、“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等的论调。
在《谁此时没有房子,就永远孤独》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房价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故事,超越了友情、爱情与亲情,击败了文学、音乐和图画,成为能敲动整个城市神经的唯一乐器。”
的确,在中国,面对货币的保值、孩子入学、养老等现实问题,一生投入一大笔钱买房,是有必要的。
但我们始终要明白,生命很短,日复一日的蹉跎和重复,一眨眼就过去了,别因为房子,而丢失了人生中其他更美好的东西。
当未来相爱的另一半暂时还没有买房的能力,那就一起奔跑在奋斗的路上,并肩作战,也没有这么差。重要的是共同经历和彼此的责任和承诺,房子只是个结果。
当父母退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心快乐地过自己的生活,去旅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辛苦半生,连给自己花钱都舍不得。
一般人,在30岁前都赚不到大钱。在最美好的年纪,见识陌生的世界、结交志同道合的人、学习未知的学问 ,就是在扩大生命的维度。
人生没有穷途末路的时候,现在没有房子又如何?充满未知的生活,虽然让人充满恐惧,但也足以证明我们的勇气
最后你要明白,伸手要来的安全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