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婚姻、教育与情绪(五)

第五节:教育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是关系,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人进行排列,就会发现所有的关系只是距离的差别,而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我们的孩子。

      在所有的关系中,夫妻的关系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夫妻之间是所有关系中最接近的,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

        我们跟父母也好,跟孩子也好,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血缘关系造成之间无论发生多少问题,也依然会保持联系,最重要的是在母亲的角度上看,孩子是他自我的一部分,等同于他生命的一部分,无论跟孩子之间出现任何问题,都很难割舍这种联系。即使是在孩子结婚离开父母生活以后,这种联系也依然存在。可如果我们按照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却不是父母而是夫妻。

        我们在结婚前是跟随父母生活的,大概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会在一起,可我们一生中处在婚姻状态的时间至少得四、五十年,这远比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要长久的多,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按照这么长的时间,应该是夫妻之间的能量流动更多,产生的惯性也更多。可实际上,大部分家庭都是在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孩子,这时夫妻双方的能量流动减少,而把很注意力和能量流动都指向了孩子,因此夫妻之间的能量流动并没有那么多。

      当我们把所有的人按照距离排列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是孩子,其次才是夫妻,孩子似乎是夫妻之间的粘合剂,因为有了孩子,两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本身是他们的共有财产,只不过这个共有财产,唯一的问题是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而不会永久的陪伴父母一生。

        从孩子诞生的时候开始,孩子对父母就会产生绝对的依赖性,因为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这个阶段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几乎是100%的。可父母对孩子是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专注状态。因为夫妻都有各自的工作,也需要相互的沟通交流,也有社会的责任,同时还有自己的父母需要照料。于是对孩子的专注度只是所有人中最多的一个,可依然没有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那么强。

        记得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当一些爱心人士在救助受到家暴的孩子的时候,遇到了让人非常痛苦的场景,孩子受到了父母的家暴,被烟头烫得满身是伤,手臂骨折,还有很多刀痕,据邻居说这个孩子每天都会挨打,经常被打伤。当爱心人士将孩子安置在救助站后,孩子却表示希望回家,这些爱心人士很难能够理解,明明回家就要面临各种折磨,可孩子为什么还是恋家呢?

      其实不仅孩子如此,在恋爱的过程中,双方也会经常产生一些冲突,甚至也会多次产生分手的念头,但经常是分分合合。这是因为当相互的专注度和依赖性很强的时候,能量流动是有惯性的,虽然我们的思想试图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但是在分开的那一刻开始就会呈现出非常恐惧紧张的状态,思想一刻不停的再去思念对方,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爱和感情,其实这就是能量流动所形成的惯性特征。在没有分手之前,能量流动是依靠自身动力在进行的,当确定分手之后,我们必然会暂时停止能量的流动,也就是断开相互的接触。这是能量流动的惯性,还在我们头脑就会不断的回忆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和对方的形象,同时由于能量停止流动,在我们寻找到新的能量流动点之前,我们就会明显的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恐惧。这是因为我们建立相互恋情关系的本身,也是为了通过相互的相处来逃避孤独,这一点很有意思,人都存在自我的状态,自我本身就是孤独的,于是人只要思考自我就会产生孤独感,恋爱的本身就相当于是对方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吸引力,让我们忘记自我关注对方,这时我们就忘记了孤独感,也就感受不到恐惧。当决定分手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自己以后的生活,只要想到自我,孤独感就产生了。

        要知道,恋爱中的人也不会在相互之间产生100%的依赖,因为双方都有工作,都有生活,也都有父母,可即使如此,分手所产生的恐惧也很强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对父母100%依赖的孩子,在跟父母分开之后,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孤独和恐惧感,他们宁可忍受父母的折磨,也不愿意独自面对孤独和恐惧。

        这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极其特殊的关系,全然的对父母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其他任何关系中都不存在。

      人的成长往往都来自于恐惧,因为我们害怕,因为我们内心恐惧,我们就会小心翼翼,这时我们就极容易产生快速的能量流动,我们也会因为恐惧而产生强烈的对周围关系的融入感,也就是适应力,我们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来自于内在强大的恐惧,虽然我们并不喜欢恐惧,但在恐惧之下,我们的确获得了成长,所以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我们所有推动我们成长的阶段,往往都是那些让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恐惧阶段。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从出生的那一刻,他们对父母100%的依赖,随着他们逐渐的成长,这种依赖的比例在减少,而最终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更远了,依赖感也越少了,正因为缺少了依赖感,他们才会有了勇气和独立的信念面对未来的生活,这是一个必然的成长过程,如果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还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就意味着他们依然无法面对独自的生活,只要他们与父母稍稍远离,就会感受到孤独和恐惧,他们就会长时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可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进入自己的婚姻,面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呢?可现在社会这种情况非常多,很多孩子在非常幼稚的对父母充满依赖的状态下,就进入到自己的婚姻当中,可进入婚姻之后,却没有了独立承担婚姻责任的能力,尤其当进入婚姻之后,再有了自己的孩子,责任更多,压力更大,他们却没有了担当,内在就必然更加恐惧,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作为父母来说,有一点是永远要记住的,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从100%的依赖到全部的不依赖,而给家长预留的时间,就是从出生到孩子进入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具备了独立的在社会生存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进入社会之后,孩子不是通过教育来获得成长和改变,而是通过在社会中的实践和磨练以及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来获得成长的动力的。

      其实从我们个人的接受能力来说,只有在100%依赖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获得全然的接受和服从,100%的依赖就是100%的恐惧,通过依赖来让我们忘记恐惧,但只要依赖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感到恐惧,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任何一点变化对孩子都会造成恐惧,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当孩子发现无法依赖父母的时候,内心的恐惧是最强烈的,同时恐惧又使孩子自我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在恐惧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够学会独立的担当和面对。

        我们有必要从孩子出生开始,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一下梳理。

        刚出生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健全,还没有记忆能力,也不具备信息沟通能力,这是孩子的本能就是吃,而神经反应就是紧张会哭,舒服会笑,累了会睡觉,饿了会吃。经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我们的身体存在两套系统,一套是肌肉系统,一套是神经系统,对于一个出生的婴儿来说,无论是肌肉系统还是神经系统都没有发育健全,而成长的过程,首先就是让这两个系统逐渐的发育健全起来。

      肌肉系统的发育很简单,就是不断的通过各种吃来补充养分,整个身体骨骼器官就慢慢长大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今社会,孩子在这个阶段上,很少会出现因为食物的营养问题而造成孩子发育不健全。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整个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决定了整个感觉器官的反应能力,而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应就是松和紧,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很脆弱,就如同身体的肌肉一样,还没有力量,也就是神经的紧张度很有限。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所有感觉就是来自于神经的紧张度,之所以我们的感觉是不稳定和不准确的,就是由于我们的神经紧张度是不断的在变化当中的,无论神经多么紧张,只要长期保持紧张的状态,我们就会习惯并适应,然后我们就会以这种紧张状态为其正常的衡量标准,当我们的判断标准变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结果又会发生变化。

        以前养过两只宠物猫,在跟猫逗着玩儿的时候,经常会用牙签轻轻的扎猫的后背,最开始轻轻一扎,猫就会有非常敏捷的反应,在一起玩的时间久了,猫反而习惯了牙签去扎的感觉,只要不是特别用力,猫都感觉不到有牙签在扎它。后来猫因为动手术到医院要打麻醉药,医生在给猫打针的时候,发现这两只猫就不像其他猫那样不断的挣扎,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就被麻醉过去了。

        其实人也是如此,我们对任何环境都会有一种天然的适应性,环境的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吵闹的环境能量流动就大,安静的环境能量流动就小,当我们进入到吵闹的环境当中的时候,由于能量的流动变大,我们就会很不习惯,我们的情绪在环境的影响下会不断的提升,往往就会产生烦躁的状态。可如果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时间久了就会慢慢习惯,这时周围的环境不是对我们没有影响了,而是我们的能量流动状态与周围的环境相吻合了,我们的情绪在环境的影响下已经提升了,但是我们已经感受不到这种情绪的变化了。这就如同我们原本体温36度,当我们来到了一个37度的环境当中,我们就会觉得热,可时间久了,慢慢的体温就随着周围的环境上升了,我们就感受不到周围环境的炎热了,这是因为我们的体感也变了。

        我们之所以形成能量的流动加速,就是由于我们的感官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产生了神经上的变化,从而造成了情绪上的变化,我们对所有事物的判断就以当时的感受为标准的。如果我们受到了外界更大的刺激,使我们的神经反应更强烈了,我们就会感受到紧张,当外界的反应刺激极其强烈,我们的神经反应超过了我们能够适应的范围,产生了剧烈的颤动,我们就会感受到恐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苦。在同样的刺激下,神经反应的变化幅度就决定了我们的判断标准。

        比如我们习惯于每秒钟一步的步伐在行进,如果突然遇到了某些强烈的刺激,造成我们每秒钟三步的步伐在奔跑,这种幅度的变化是三倍,如果我们习惯于每秒钟两步的步伐在前进,当突然遇到同样强烈的刺激,造成我们每秒钟三步的步伐在奔跑,幅度的变化是从一倍。很显然,三倍的幅度对我们的感受就会更强烈,如果我们把一倍的幅度称之为紧张,那么三倍的幅度就可以称之为恐惧。

      也就是说即使遇到了同样的刺激,每个人的神经状态的不同,他对这个刺激的反应和判断也是不同的,比如外面的一声巨响,对于一个非常安静的人来说,这种巨响就是惊吓。如果对于一个经常在山区采石放炮的人来说这种巨响习以为常,根本形成不了什么刺激。

      每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感受都是以自身的角度进行判断的,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刺激和变化,都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适应了,他们就是习以为常正常发生的,不适应,就是生活的挫折和痛苦。

        如果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升孩子的神经敏锐度,就等于提升了孩子对外界判断的标准,扩大了神经的反应范围,就等于提升了孩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愿意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扩大自己的适应能力,但如果我们想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在各种所谓的痛苦和刺激下去不断的适应,任何的逃避都等于是我们在试图维护原有的感觉和判断标准,如果我们依然处在原有的判断标准上,我们所遇到的所有痛苦永远是痛苦,我们遇到所有的困难永远是困难,他们就会像一座山一样,永远挡在我们的面前。可如果我们在所谓的痛苦和刺激下去不断的适应,无论是任何强烈的痛苦和刺激,我们都会习以为常,这时我们就感受不到那些痛苦和刺激的存在,在别人看来痛苦和困难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可以毫无恐惧的面对。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痛苦和恐惧,可实际上,因为每一个人的神经反应能力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的遇到各种痛苦,那不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和命运都不顺利,那只是说明我们的神经太敏感,太脆弱了,并没有在生活的磨练中扩展神经的力量和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越细致、越敏感的人所遇到的痛苦和恐惧就越强烈,这不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和恐惧,这只是由于他们的神经太脆弱了,把其他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都会认为是痛苦和困难。这种人就是我们俗称的娇气,所有娇气的人也都是周围的环境影响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周围的人给宠的,因为周围的人的呵护,人为的制造了一种没有强烈刺激的环境,表面上看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安逸非常安全,也没有经历被刺激时的痛苦,但是他们的神经力量非常脆弱,整个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就会造成他们对所有事物的判断标准与社会的判断标准严重的偏离,不仅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幼稚的一面,即使他们进入婚姻状态之后,也会经常把自己沉浸在童话的、幻想的状态当中。

        我们家长一定要明白,所有的成长过程都是要经历痛苦的,我们能够影响的无非是孩子什么时候经历痛苦,如果我们从小娇生惯养,过度的呵护孩子,孩子的神经系统越脆弱,成长的速度就越慢,表面看他们的身体成熟,但是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脆弱,就会造成对周围所有事物判断的标准与社会的标准不一致,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自我的认知。可问题是,当他们到一定年龄之后也必然会走向社会,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越是营造安逸的环境,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就会越容易产生各种的不适应,而他们不可能永远依赖父母,不可能永远在父母营造的环境下生活,他们进入社会就必然会走向独立,而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才能获得成长,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小的时候所遇到的痛苦更少,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他们遇到的痛苦会更多,因为所有孩子都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好奇,于是当他们在面临各种恐惧的时候,他们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精神的,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恐惧,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痛苦,但是远没有在他们成年之后,进入社会,被社会逼迫下成长所遇到的痛苦更强烈。

      现在很多成年人也喜欢在业余时间学习弹琴、跳舞,可实际上几乎很少有成年人能够坚持下来,而且学习的效果比儿童学习的效果差非常多,这是因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不断的重复进行一种练习就是一种痛苦,如果看我们自身的忍耐力,是很难长期坚持的。可如果在孩子的时期,只要家长给予压力,孩子也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坚持,因为孩子对家长的全然的依赖,就会造成孩子在选择当中,不练习将面对家长的压力和内心的恐惧,不练琴将面对枯燥的忍耐和痛苦,可对于成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恐惧了。他们的选择也是两种,要么忍受恋情的枯燥的痛苦,要么寻找舒适自由的生活享受。

  在最近几年,经常会有一些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寻求帮助,这些孩子大多会呈现一种沉重、懒惰的抑郁状态,跟这些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思想都极度成熟,已经建立了非常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而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几乎不太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除非那些意见和建议与他们本身的想法是一致的。这种状态原来很少在孩子身上发生,大多都是在中年人的身上会产生。当人到中年的时候,该经历的事情都经历了,思想也成熟了,性格也稳定了,人就变得异常的固执。其实固执不是贬义词,因为固执的本身就叫自信,我们只有在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才会坚守,但固执的状态也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对于中年人来说,失去学习能力是有一定风险的,这意味着可能无法在工作中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自我成长,如果是自我经营的企业,失去学习能力就有可能造成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吻合,会造成企业经营的风险和危机,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人到中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也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即使不具备学习能力,即使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保持现有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衣食无忧,因此失去学习能力,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巨大的,况且生活也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无论是中年的男人和女人都承担着家庭的生活压力,如果一旦事业或者生活出现问题,在恐惧之下,固执的状态就会被击破,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习能力就是适应能力,也就是接受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处在自信当中的,没有自信,就没有办法进行任何的决定和判断,同时自信会给自我带来非常充盈、满足、自由的舒适感。但长时间的自信就会让人呈现一种固执的、停滞的状态中。可我们要知道,整个世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周围的人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一个固化的状态就是活在一个过去的状态当中,当我们用一个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生活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也面临着被整个社会淘汰的问题。如果这种状态呈现在老年阶段,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老年时期,人已经与社会与工作脱离,开了老年人的生活就是独自的生活在自我的环境当中,他们并不需要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可如果中年人处在这种状态,就极容易会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最终就会在生活中出现各种变化和巨大的危机,而这些危机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恐惧来击破人的自我固执,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恐惧的推动下,快速的适应和成长,回归到正常的社会发展的轨道中来。

        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甚至对于一个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恐惧是必须时时出现的,只不过,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会把恐惧解释为紧张,只有在神经紧张的状态下,孩子才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未知的探索能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学习比较差的孩子,往往都是神经的紧张状态不够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性格造成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只要孩子的神经系统处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就必须不断的通过周围的刺激来激发神经的运动幅度,每一次对神经的激发运动都会造成身体上的紧张甚至恐惧,但是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去不断的适应。于是整个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被激发,不断的再适应,激发的力量越来越大,适应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最终神经能够适应的,刺激的程度就决定了,人的适应能力,也决定了人的自信和挑战未知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出生后的半年之内是处在一种免疫状态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感觉器官还没有基本成形,他们的视力、听觉和味觉系统也都在慢慢的成长过程当中。这个阶段他们受到的外界刺激很小,身体的能量运行是处在非常平衡的状态中,这种身体的攻守均衡会使得自身的免疫能力非常强大,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少会得病。

        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得病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而且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烧,可每次发烧之后,感觉孩子都会成熟了一些,其实这就是一个神经系统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听觉、嗅觉能力都很差,这时候即使外界有一些强烈刺激,对他们来说也都不太敏感,可随着他们身体的成长,这些感觉器官慢慢成熟了,也具有了敏感度,这时即使外界的环境没有任何变化,由于他们感觉器官的成熟,也会感受到外界对他们的刺激,当外界的刺激加强的时候,他们的能量流动会加速情绪上升,造成体感上升,这时就会呈现出发烧的症状,可实际上这种症状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这只是神经受到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种反应,而神经在习惯这种刺激之后就会增强力量,也就是变得更成熟了,这时候随着神经系统的力量的加强,孩子感觉器官对外界的探测范围和幅度都会加大,同时对外界刺激的细节了解也会增强,于是家长就觉得孩子似乎成熟了。

    我见到的那些孩子,他们还是学生的状态,但由于过早的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形成了固化的性格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能力,毫无例外,他们在学校展现出来的学习状态都极其差,同时他们在家庭生活当中表现出极度的固执和个性,可他们依然是孩子,他们的身体还没有长成,他们的神经系统也没有成熟,只是他们的知识把他们的大脑填满了。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今社会大家都太注重知识了,我们经常把孩子的沟通信息以及孩子掌握的知识来作为成熟的标准的。可实际上,知识到处都是,我们的头脑并不缺少记忆,而且当今社会能够代替头脑进行记忆的设备太多了,应该说这个社会根本就不缺少具有知识的人,而是缺少具有对未知拥有强烈探索能力的人。

      我们现在过早的给孩子灌输了许多的知识,可那些知识是无法代替一个人的经历的,这不仅是由于很多的知识本身并不真实,知识更多的是代表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理想,许多的理想在社会中并没有实现,但是依然要通过知识灌输给社会中的人。另外许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可对于学习知识的人来说,那只是在学习经验,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活最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体验,我们不能用经验来代替体验。

        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有无数的理想,有很多理想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实现的,虽然我们都明知道无法实现,但并不妨碍我们在闲着无事的时候去想一想,我们之所以知道那些理想无法实现,是因为我们就生活在现实当中,当我们充分的了解现实之后,在比对当中就会知道哪些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于是我们会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点,一方面努力的去适应现实,尽可能为自己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会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管那些理想是什么,在努力的过程中就是试图通过我们有限的生命,来充分的展现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现实就是体验,而理想就是知识,只有我们经过了现实的行动,才能够检验那些知识是否是准确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多少知识,反而是通过在现实中的行动和体验,来总结出一些知识传递给别人。许多成功的人,许多伟大的人,都不是通过现实来检验知识,而都是通过现实的体验总结出知识,传递给别人,我们学到的许多知识就是这样得来的。如果我们过早的给孩子传递了许多的知识,尤其在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就会把这些知识当做了他们对人生的标准答案,当知识充满了头脑的时候,他们就很少会通过现实来检验这些知识,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太多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现实中一个一个去检验。尤其是当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他们对很多知识会深信不疑,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怀疑,也就不可能去检验,即使在现实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往往不是在怀疑那些知识出了问题,而往往会怀疑现实出了问题,甚至是他们的自我判断出了问题。当儿童过早的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极其信任那些知识,并且把那些知识作为他们对外在世界的判断标准,只要他们的知识掌握的足够多,他们就会与成年人一样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很多成年人往往会认为这些孩子非常成熟,知识也非常丰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些孩子极度的自信状态,当他们不再通过现实去检验那些知识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力就减弱了,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并不是未知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知识来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对现实的探索来了解这个世界。当他们的行动力减弱并减少对现实未知的好奇的时候,现实就没有办法通过各种刺激给,他们产生紧张和恐惧的神经体验,他们的整个神经系统就会处在非常缓慢的发育过程,这样的过程与家长人为营造环境的方式不同,因为家长人为营造的环境是可以被打破的,只要孩子进入到社会,没有了这些环境的影响,孩子就只能去通过适应社会、探索社会来获得对真实社会的了解,虽然这个过程充满痛苦,但是这些孩子往往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摸索之后,逐渐的适应社会。可如果从小就被知识覆盖,并且形成了坚固的知识体系的孩子来说,这些孩子会异常的坚守他们的认知体系,并且会不断的自我拓展知识体系,以知识体系来代替对现实的接触和探索。这种极度固化的状态,不仅使他们在学习阶段失去了学习和适应能力,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他们这样的状态也很好,由于他们沉浸在知识体系当中,与现实接触的少,刺激也会少,他们就不会遇到很多的痛苦了。可实际上他们的动物的本能还在,生命的力量还在,他们必然会建立与其他人的关系,包括婚姻关系,情感关系等等,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他们的这种状态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他们也必然会在困惑和纠结中生活,内心充满矛盾,他们既渴望与现实去接触,同时内心又有恐惧又不自信,可这种恐惧无法推动他们产生对现实的适应能力,最终不仅会形成一种抑郁的状态,由于他们活在完全自我的知识体系当中,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而对于适应现实生活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显得神经兮兮的,不太正常。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中国目前正处在大爆发的阶段,如果我们仔细的去了解和观察那些大龄未婚的人,去观察那些离婚之后单身生活的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正处在这种状态当中。表面上他们表现出非常自信的人生态度,非常丰富的知识,以及非常健康和有品质的生活状态,可只要近距离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的头脑中存在各种纠结和困惑,他们一方面自以为是,自我评估很高,但同时又展现出极度的怀疑和不信任,明明内心对生活充满恐惧,却依然展现出固执执着的封闭状态,缺少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的试图改变环境来适应他们自己。如果这种状态出现在老年时期倒也正常,可这种状态出现在青年人的群体当中,当他们是缺少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之后,以自然选择的角度,他们将是会被自然淘汰的一代人,也就是他们很难组成婚姻来繁衍下一代,而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会有这样的场景,在未来的世界里由于人类智能的快速发展,很多机器人已经代替了人的工作,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生化人,也就是用人的脑子嫁接到机器上。这些机器人和生化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甚至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反抗人类的压迫,与人类产生战争。实际上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生化人,其前提都是有一点,那就是这些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就是展现在对知识的积累上,目前人类发明的电脑比我们头脑的计算速度快很多,记忆能力也快很多,之所以电脑永远无法代替人脑的原因,绝不是由于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而是由于人是活的,人是活在感觉和感受当中的人,可以在现实中不断的去适应,而电脑是没有这种能力的。虽然人类的感受并不准确,但是我们所有的感受为我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这是我们所有科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接触点,通过现实来养活我们自己,通过理想来扩展我们生存的空间,这就是人类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对于机器来说,他们只能通过知识进行判断对比和运算,他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实到底是什么。即使有一天我们发明了带有感觉的机器人,那些感觉也依然是人类通过数字化来进行运算出来的一种知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样的结果,我们不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机器人与未来的机器人去竞争,我们是要把孩子教育成真正具有鲜活生命的人类,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健康的成长,而这种成长不是像养殖动物一样给孩子投石,把孩子养大。而是要有目的的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快速的成熟,这种成熟不是获得很多的知识,而是让神经系统的成长与身体的成长同步,让孩子在对未来的探索当中主动去寻找有关的知识,让这些知识为孩子所用,而不是我们事先把很多知识灌输给孩子。这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方向,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家长就必须要明确什么是成长,什么是成熟,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家长理解了促进孩子成熟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恐惧,而恐惧会激发神经系统的成长,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就决定了孩子的对未知的探索能力以及与现实的适应能力,也会影响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判断标准。而所有这些成长都是要通过不断的刺激,不断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我们家长就没有任何理由,通过个人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种安静温馨的生存环境,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不断的给孩子提升各种外界环境的刺激,推动孩子努力探索各种未知,不断的鼓励孩子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和痛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快速的成长。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要孩子哭了,家长总会去寻找孩子哭的原因,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阻止孩子继续痛哭,可家长是否了解,孩子对于任何神经紧张的反应都是痛哭,痛哭的本身可以减少对痛苦的感受。比如在孩子打针的时候,很多孩子因为怕疼会惊声尖叫甚至痛哭,可实际上,叫声和痛苦的本身就是在打针前,提升神经的反应能力,叫声和痛哭就是神经紧张所形成的生理反应,如果家长不断的试图阻止孩子去哭,就等于人为的影响了孩子的精神准备,减弱了孩子对痛苦的适应能力。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痛哭中长大的,痛哭并不代表懦弱,因为真正的懦弱一定是在行动中体现出来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不断的用各种方式来制止孩子的痛苦,就等于不断的用各种方式减少对孩子的刺激,因为所有的强烈刺激都会激起孩子痛苦,但这些强力刺激的本身也会提升孩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成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我们成人的世界观来对待孩子,我们总是认为哭是不好的,笑才好,其实无论是哭还是笑只是神经的一种本能反应,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的行为本身,看到哭和笑的背后真实的生理反应。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永远生活的笑声,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当他意识到家长并不喜欢他们去哭的时候,他们的哭声就是一种示威,他们会通过哭声来要挟家长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家长被这种哭声所要挟,家长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满足孩子的个人愿望,而实际上,小时候笑声越多的孩子,当他们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们的哭声也会越多,只有溺爱才会让孩子永远保持在笑声当中,而这个时候家长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伺候孩子,把孩子当做宠物一样去养大,将来将一个完全没有成熟的幼稚的孩子投入到社会当中,这就如同将一个从小在动物园里长大的可爱的小动物,直接投放到大自然当中,与残酷的自然环境去竞争,其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由于生理的成长的状态不同所展现的行为也不同。如果我们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很多教育是不但是没有起到好的结果,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后果。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对家长的依赖是百分之百的,随着身体各个部分器官的逐渐成长,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行为能力,也就有了自我的一种判断力,这时候对家长的依赖就会逐渐的在减少,但是这种减少的速度很慢,比例很低。

        孩子在一岁之前都是短期的记忆,在一岁之后才会逐渐形成长期的记忆,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所有的记忆是由于人的感觉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一岁之后,孩子的感觉系统就已经逐渐的具备了反应的能力,就会可以形成一些长期的记忆。也就是说孩子在一岁之前,所有的反应都是一种被动反应,只是靠周围环境的变化的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反应,环境的变化越大,孩子的反应能力就越强。

        在欧洲,有很多家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推着婴儿车让孩子适应一下冬天的环境,其实外界的刺激有很多,寒冷、炎热、声音、味觉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对孩子形成刺激,不断的去接受各种气候的变化,本身就会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促使孩子更快速的成长。

      在孩子一岁以后一直到孩子青春期之间,由于青春期之前,孩子还没有因为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的分泌形成对性的概念,这时候孩子虽然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基本的生活行为依然是以被动反应为主,也就是通过外界的刺激才会形成他们的生理习惯和行动习惯,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培养孩子的习惯,根本不是要靠孩子的自我努力和记忆,而就是要不断的通过示范和提醒,养成生理性的习惯,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了各种违背习惯的情况,家长也根本没有必要因此而愤怒,因为这并不还是孩子故意的行为,而是由于孩子的生理本能就是如此。

      在具体的抚养过程中,由于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的愤怒是必然的,其实也没有必要去担心,由于对孩子的愤怒情绪会影响孩子,家长就是孩子的环境,家长的愤怒本身就如同形成了强烈的环境刺激,对孩子的曾经成长是有一定帮助的,而家长的冷漠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恐惧,会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愤怒和冷漠是两件非常有力量的教育孩子的工具,我们根本不用去思考是哄孩子对还是管孩子对,可以肯定的说,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将来去适应社会的规则,这个社会处处存在规则,这个自然也处处存在规则,规则就是约束。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让孩子遵守了规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只不过无论是哄还是管,是要根据孩子当时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孩子没有恐惧的时候,我们提出的任何建议给予的任何知识,他都没有接受的能力,因为没有恐惧,就没有了适应性,就根本没有注意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次愤怒或者冷漠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诱惑,但是任何的手段都不可能长久有效,因为任何外界刺激都会形成孩子的适应能力,于是连续的打骂,连续的红片,连续的冷处理,最终都会失去效果。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使用任意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只不过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能连续的使用同样一种方式,因为我们任何变换的方式都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形成刺激,一方面,这种刺激会提升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制造出来的恐惧和神经的紧张都会有效的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需要把握的就是所有的手段是为了达到提升精神反应的目的,而使用这些手段,绝不是因为无计可施的愤怒,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表演。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听话的员工,管理的方法往往是会出台一些激励制度来进行约束,可没有员工愿意接受各种约束,尤其是越来越严厉的约束。因此任何制度本身都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会压制表面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变得有规矩,但另一方面也会打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的效率。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进行一些纪律制度的约束,就要寻找一些理由,所有的纪律和约束都是为了制止某些行为的,如果管理者直接出台纪律来管控员工,就会形成员工跟管理者之间的对抗状态,既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同时也使管理者失去了威信。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某些员工过分的某些行为,甚至是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的某些行为为理由,来颁布这些制度的时候,很多员工往往会认为这些制度是由于违反纪律的员工引发出来的,就不会将矛盾和冲突直接指向管理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样的管理方式。如果我们直接针对性的对孩子释放情绪,就会制造孩子与我们的对立冲突,虽然这种方式会直接让孩子产生恐惧,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的效果,让孩子温顺下来,但是也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抗冲突。因此,在进行各种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批评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永远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培养孩子言出必行的信念,二是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方式。

        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是我们情绪的释放窗口,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状态下,孩子才可能减少对我们的依赖,才能够有信心去了解未知的世界,永远记住我们的家长就是孩子的环境,我们的家庭,就是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如果我们认为的营造一种家庭环境,孩子就会误以为整个社会环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将来在社会中遇到的同事和朋友也是如此。可实际上社会就是自然环境,就是要相互竞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无私,只有自私,无论你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无私的人,他的自我依然是在盘算当中,他必然会呈现一个自私的人,所以我们要了解在社会当中,不是因为人的自私影响了社会的关系,而是由于在试图追求一种不平等,在试图贪便宜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言出必行的习惯并不难,只要家长言出必行,孩子也一定言出必行,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整个社会存在着无数的谎言和伪装,连我们家长自身甚至我们教给孩子的很多知识都是谎言,而我们从小家长也是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和一代一代发展到现在,似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如果不断的努力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孩子的时候,最终只能让他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产生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他们会在不断的自我责备中依然去说话,依然去伪装,甚至还把自己扮演成诚实的代言人,不断的努力戳穿别人的谎言和伪装,这样的后果只能够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以及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就是信任,这种信任并不是诚实就可以建立的,真诚也并不是诚实,真诚只是更直接了当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真诚只是代表我们不去算计和谋划别人。可实际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在不断的谋划着各种利益,所有人产生行为的基础点都是无利不起早。甚至可以说两个充满谎言的人也依然可以建立信任,因为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是谎话连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现实在验证这个结论。

      守信用是建立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因为言出必行就会让其他人产生信任,会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同时言出必行也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的能力。当然,孩子的很多承诺不能是信口开河,也一定是在家长的影响和诱导之下,通过不断的协商建立起来的,是在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商制定出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慢慢培养孩子了解自身的能力与现实的关系,这是一个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孩子很小的时候,当他试图去抓取任何眼前的物品,他都不断的要尝试用各种姿势,因为他们对距离是没有判断的,他们对手臂使用的力量也是没有标准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判断的标准和行为的习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自身能力与实际能够承担的责任之间,也是需要一个不断经历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一点依靠任何知识都是无法实现的,一定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才可以获得的。这就等于是家长在不断的推动孩子去了解未知的世界,不断的通过与整个周围世界的接触,来获得更准确的体验,来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是非常强烈的,他们任何减少依赖的后果都是要承担相同分量的恐惧,因此摆脱依赖的努力不是通过孩子未来成长之后形成的叛逆,而是要通过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主动的调整和引导来形成的,这样孩子就可以提早的成长起来。

      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家长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如果在孩子的眼中,家长始终是高高在上,他的依赖感永远存在,他就没有办法有勇气独自面对任何挑战,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才会激发孩子竞争的心态,往往是在跟家长挑战的过程中产生了勇气。

        只有平等才会产生竞争,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小区里头到处都是遛狗的人,很多小狗见到人的时候都是摇头晃脑,可它们见到同类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都是互相撕咬,这是因为它们与人之间完全不处在平等的状态下,他们见到人的时候会有恐惧感,如果发现人有威胁,它们的叫声也仅仅是一种防御而不是一种攻击。可它们与同类之间的冲突就不同,那是一种完全本能的竞争冲突,而这种竞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平等的,他们才会产生了相互较量的想法。其实人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教育一个听话的孩子,只要我们高高在上,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就可以。可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个具有独立行为能力,能够承担责任的孩子,我们就必须与孩子形成平等的关系,甚至我们有意的以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方面是模拟社会的关系,让孩子去不断适应,另一方面只有在平等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产生竞争的心态。

        而从家长到平等的关系,是需要家长付出努力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不是让家长扮演一个孩子,而是让家长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也就是家长任何为孩子的付出都要跟孩子算算账,同时也需要孩子做一些帮助家长的事情作为回报,具体的条款可以互相协商,孩子做的事情本身与年龄要相吻合,而所做的事情本身,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只要双方建立了这样的关系,孩子在家长面前就不会隐藏内心的想法,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可能跟家长进行讨价还价,可实际上家长也没有必要为这种方式而计较,因为即使孩子不表面的讨价还价,也不等于他内心不去盘算,而表面的讨价还价,往往在相互的沟通中会取得共识,既然取得共识,就成为孩子的承诺,他就必须要言出必行的去执行,这就有目的的提升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行为能力。

        而另外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是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平等的沟通以外,家长适当的示弱,就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担当的能力,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如果家长过于主动,孩子就会被动,可如果家长很被动,孩子就会主动,当孩子的主动性爆发出来的时候,只要家长不断的鼓励和刺激,孩子就会不断的通过担当和挑战,建立自己的自信,并不断在各种挑战中形成自我成长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够独立的,勇敢的进入到社会,并且具有非常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绝不是靠我们教授孩子一些知识来获得的,尤其是很多家长往往把自己内心的各种对社会的思考和情绪反应透露给孩子,这样的后果就会直接造成孩子对社会的恐惧以及对其他人的防御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外界的刺激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孩子的成长,所以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本身并不分对错和好坏,无论是哭还是笑,都是他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如果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不断的阻止孩子某些情绪的表达,等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就会缺少表现力,缺少行动力。

        而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方式都要有所不同,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是孩子100%的依靠家长,就是要不断的呵护和照顾,要不断的通过自己的行为,建立孩子与他的信任和依赖,并成为孩子的偶像。当孩子逐渐的长大,即将进入校园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因为校园本身跟社会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也需要孩子在校园里建立与同学的良好的关系,同时也需要产生与同学相互竞争的愿望,这就需要在进入校园前,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通过不断的鼓励来激发孩子的表现力,提升孩子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的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是孩子已经进入到了成熟的阶段,这时孩子就会呈现出对异性的好奇,而孩子自身也会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会产生更强烈的独立性,不断的试图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而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图继续保持对孩子的管控,就等于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成长,孩子追求独立成长的力量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因为这种力量是来自于孩子本能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这个阶段家长一味的强化对孩子的管控,最终孩子就会逐渐远离与家长的沟通和关系,这是任何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风风雨雨,可这些经历也都是必然的,因为社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社会中遇到的各种起起落落会更加严重,如果在从小的教育中就娇生惯养,没有承担和接受社会各种变化的能力,当他们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痛苦,这也是所有家长不希望见到的情况。所以家长一定要牢牢记住,孩子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长大的,溺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饲养孩子。而教育的本身就是鼓励孩子去面对各种困难和痛苦,勇于承担责任,同时,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这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获得和谐关系的基本点,这种教育的方式也会影响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习惯,也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标准。家长的控制欲越强烈,孩子进入的控制欲望也更强烈,家长的任何贪心贪念都会影响孩子进入社会的状态,只有在平等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到底是要用什么样的关系来相处,只有在平等的状态下,孩子才能知道,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任何的不平等,都是由于控制和依赖造成的,没有人愿意被其他人控制,因为每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努力追求的就是独立和自由,这是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