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表征”——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或抽象或具体的“心理结构”。

你与他们的差别就在这个概念上面——你没有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征”。

可能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有点模糊,我再以减肥为例子阐述下心理表征的建立过程。

当提及减肥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可能是胖、瘦身、健康或者是一个正在跑步机上运动的胖子。而专业的健身者,可能想象得更多。目标体重、健身计划、饮食计划等等细枝末节的东西。

于是他们的心理表征的逻辑就这样产生:

目的:将体重降低至60KG,并保持健康。

可能失去的东西:美味但高热量的食品、空余的散漫时间。

带来的麻烦与面对的问题:疲惫、无法坚持。

如何弱化停脚步的理由: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以便不受其他义务的干扰,并将此制造出一种习惯和责任的感觉。

列出可能干扰你锻炼的事情,将它控制到最小:比如,早晨很难起床(可能是因为在夜里工作很晚),那就将训练安排得晚一点,你的身体就不太会抗拒锻炼;

再比如,你容易受到手机的影响,那就在锻炼时,将手机放在别处;保持足够的睡眠与健康;将训练时间固定,防止因一时兴奋过多地锻炼透支了自己的体力。

如何强化前进的脚步:明确自己的渴望;加入现有的互相激励的团体;定期将自己训练的成果分享获取成就感。

制定计划:训练计划、饮食计划。

开始!

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短暂时间内可以罗列出来的。在训练的过程,他们通过实践与交流完善了自己的心理表征,完善后的心理表征又反过来促使他更好的锻炼,良性循环周而复始。

其实无论是减肥还是其他别的目标,一旦当你看透它的可行性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自己的梦想?摒弃那些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可能性,大胆去闯去试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12,995评论 4 106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11,325评论 18 194
  • 《刻意练习》的读书笔记 作 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作者简介: 姓名:艾利克森 简介: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格式化_001阅读 8,886评论 1 24
  • 打小时候,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们既...
    罗兄阅读 2,629评论 0 1
  • 【知-学习】 1.朗读0分钟。 2.《大学》诵读0遍。 【经典名句分享】 你常把“梦想”挂在嘴边,却败在不愿改变的...
    玉_莲子阅读 9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