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上一个公众号里看到“21天写作变现训练营”招生,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因为多年以来心中有个写作的小火苗燃烧着,一直有写作的冲动,借此机会系统地学习一下写作知识,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写作是什么样子的,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整个训练营学下来,让我醍醐灌顶,大开眼界,感觉收益匪浅,体会良多,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从用户思维来认识写作
写作一定要带有目的性,要明确阅读对象。写作本来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去写作,营造一种与读者聊天的氛围,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在写作过程中,不是一味地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是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想想读者从你的文章中能获得什么,是否让读者从你的文章中学到新知识,甚至改变之前对某一个知识的错误认知,只有这样,读者才认为你的文章值得看下去,才愿意一口气看完。
二、学会检索素材,搭建自己的素材库
写作其实就是素材的搬运,素材的摆放位置就是你写作能力的体现。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想写作,就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书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作为佐证材料,更权威,更可靠,也更有说服力。多看别人的好文章,分析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逻辑框架,遣词造句,也可积累一些素材。另外,上网搜索,观看纪录片、电影、短视频,同样能从中获得不少好素材。还有一个就是巧妙利用配图,好的配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效果远在文字之上。
三、标题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标题决定流量,流量决定收益。文章的标题,一定要摒弃学院思维,追求通俗易懂,不可标新立异,耸人听闻。标题有以下三个特点:1、情绪性——好的标题直接对应“喜怒忧思悲惊”这七种情绪;2、故事性——易于传播,方便传递情绪;3、顺序性——关键信息尽量前置,在前15个字内展现。标题要求主谓宾齐全,可分2至3段,最好控制在30个字以内。每一篇文章要列出4至8个标题供自己选择,反复对比,推敲,选取其中最符合文章内容、立意最新颖的那个作为标题。
我可以算得上是个写作爱好者,多年来从没间断过写日记、杂记之类的小文章,但仅限于写给自己看,属于自嗨性质。因为喜欢旅游,我把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拍摄的图片写成“美篇”,有时也发到朋友圈。我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作,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看,这是新媒体时代写作最忌讳的一点,也是通过训练营学习才认识到的。
为什么一直没有正式动笔写文章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写作有种恐惧感,认为那是作家的专利,普通人不可能写得好,还有一个就是书读得不多,词汇量匮乏,素材不多。“万事开头难”,老师说了只要开始写作,先完成,再完善,就怕迟迟不动笔,那就没救了。
在训练营优秀同学的影响和带领下,我终于战战兢兢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在百家号上发了五篇小文章,收到了评论和点赞,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我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享受写作本身带给我的快乐。至于是否能够变现真的不重要,主要是想通过写作倒逼自己成长,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
我特别喜欢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会,但我可以学。我走得慢,但我绝不后退。
我的写作之门已经缓缓打开,我会坚定不移的继续走下去,我手写我心,用如花妙笔抒写泼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