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朋友吃饭,他向我吐槽我给他介绍的某个朋友说话太过傲慢,明明是合作关系,却总给人一种领导命令下属的感觉,很不舒服。我赶忙替双方打圆场,但心里却默念着:又是一个情商为零的家伙。
最近这几年,情商这词特别火,很多人为自己情商不够高而苦恼,而市面上教你如何提高情商的课程也是随处可见。
情商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未免有些高深莫测,甚至有时容易被误解或曲解,比如钻营、腹黑、虚伪……当我们在大谈特谈情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人丢了最基本的东西——礼貌。
由于运营公众号的关系,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建立几个社群,给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考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群里时不时有人提问,比如“哪个学校比较容易考啊?”、“考试能不能化妆啊?”、“谁能告诉我稿件需不需要背诵?”……这样的问题往往没有任何人来回答,消息一多就会淹没于不时在更新的群聊记录里。提问却得不到回应,对于任何人来说多少会有些失落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你要问谁?一个没有指定对象的提问,在我看来也未必那么着急想知道答案。仔细一想,似乎谁都没有义务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或者,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他觉得你可能并不是在问他,于是也选择了沉默;又或许,有人可以给你非常全面的解答,但因为他对你没有礼貌的提问感到失望而欲言又止或根本提不起回答的欲望……
有的时候,也会有许多考生私信来提问。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是看到有未读消息我一定会仔细查看并且认真回答,但有的时候,即便回答了却也不那么情愿,极端情况下,我选择自动忽略。
有的考生冷不丁抛来一个问题,提问前没有任何称呼,也没有任何“请问”、“麻烦”之类的礼貌用语,倒是很直截了当,也很节省时间,但这会让我感到非常冒失和莫名其妙——我在你心里只是一个可以解答问题的机器人吗?
曾经跟朋友谈起这个话题,他觉得这是阶段性问题,说白了就是还没开窍,很正常,这跟经历太少,掉过的坑不够多有关系。我姑且赞同,但这是以年龄为基准的纵向比较。可是,同龄人之间的横向比较呢?懂礼貌的不也很多吗?他们跟你说话会让你感到特别舒服,特别有教养,因为他心里装着你,懂得尊重你,自然也特别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想,这应该也是一条大家都懂却很少被说破的“潜”规则吧。
不过,我也是同意性格使然这种说法的。言语上的谦辞、感恩、祝福等等,对于一些性格耿直的朋友来说,或许会有些反感,甚至感到不适。直来直去不好吗?用得着这样玩客套吗?有时候,一些基本的礼节在他们看来是虚伪和做作。很多人说,不喜欢情商高的人,他们虚伪。可是我觉得,真正的情商高,不是虚伪,反倒是一种真诚和尊重。
礼貌是显而易见的共识,而情商是建立在礼貌基础上的长期修炼,处于最顶端的智慧,恐怕不是普罗大众所能修得的吧?
可见,礼貌是情商的基础,若如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又如何能进阶更高一级的情商呢?以我个人为例,虽然称不上很懂礼貌,却很愿意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至于情商,那就慢慢修炼吧。
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当你感谢别人的时候,是说“谢谢”还是“谢谢你”呢?或许你会觉得这两者没有任何差别。而其实当你换位思考一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差别了。“谢谢”是泛指,相对轻率,而“谢谢你”是特指,更走心。对于陌生人,说“谢谢你”,对于认识的人,加上对方的名字,会显得友善很多,你说呢?再比如,当你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句子末尾加上“好吗?”、“方便吗?”、“您看可以吗?”,就变成了商量的语气,对方会觉得更被尊重,这绝不是低声下气,而是教养。
仔细想想身边情商高的人,他们反而很宽厚,很真诚。他们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真心欣赏其他人类,真心去发现万事万物的美好。他们懂得悲悯,懂得体谅,懂得换位思考。情商高的本质,是心中有他人。
比如昨天相约今晚聚会,我强烈要求一位女同事把她的男友带来一起聚聚。虽经她多次邀请和劝导,她男友仍然推脱了我们的请求。当我在用“没用”来调侃那位女同事的时候,身边一位年纪略长的同事分析得颇有道理:你们之间是同事,拥有共同的话题,可以随意开玩笑随意调侃,而唯独他不是,如果你们只讲你们知道的事,他势必会感到非常孤单……感觉瞬间被点醒,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不就是心里装着别人,不就是情商和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