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同组的同事坐在一起
工作上交流方便,这远比邮件和通讯工具交流来得高效,也能培养感情。对于一个人员工作分配常有变动的团队,调整座位是很常见的事情。
2. 同事离职时,跟Ta做一次交谈,记录Ta的反馈
谈谈离开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问问公司福利、考勤、管理上的不足,谈谈Ta对上级领导的看法,问问如果有机会是否会愿意再回归,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
3. 开会时,宣读者要正面或侧面对大家
正面或侧面对听众,有眼神交流或脸庞朝向别人,是一种监督和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方式。如果是背对着大家讲话,一是听众的反应脱离了监控,失去反馈;二是听众看不到讲话者的神情,没有较好的语言渲染力和影响力。
4. 项目部管理中每天在会议室中开早例会
参加人:每个项目组的每个成员(轮流)
方式:面对面、口头表达
内容:每个人三个主题句,【昨天做了什么事情】、【昨天遇到什么问题】、【今天打算做什么事情】
时间:如果遇到的问题值得讨论的内容不多,通常一个人2~3分钟就能搞定汇报。一个小组3~4人的规模下,每个项目组7~10分钟内即可结束汇报。
问:为什么是面对面、口头表达而不是文字汇报的方式?
主要关于汇报人的方便、管理者能迅速发现问题。另外,现场面向同组同事汇报时的“互相监督感”、“荣辱感”和“集体感”可以让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务。
采用文字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将进度和项目情况用文字组织起来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前一天工作量确实不多,汇报人在汇报可能会不好意思,甚至花更多的时间组织文字让汇报内容变得“好看”一点。如果项目工作中出现问题,本来在例会一句话随口而出便能让大家迅速反应的事,还是要花1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组织文字、截图和排版,如果是文字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同事,光是理解他遇到的问题便需要很大的成本。另外,如果每天都做文字汇报,同事们会抵触,汇报意愿下降。且多数情况下,一天做的事情不是特别的多。
通过几分钟对话的方式:能提高项目进度汇报的效率,也能促进项目组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团建。此外,这种公开和现场的工作汇报能促使同事们产生“荣辱感”。比如:某个同事前天说了他正在做A事,昨天说还没搞定,今天又是在同组人的面前说还没搞定,Ta会不好意思从而自发地努力完成这件事,其实是能间接起来互相监督的作用的。
问:为什么在早晨开会而不是下班前?
从任务执行时机和自我驱动力上,如果是在早上开,【我昨天做的事情】的时间区间是【从昨天上班后到今天上班前】,【我今天要做的事情】的时间区间是【从今天上班后到明天上班前】,即下班后有继续解决问题的状态和动机。而如果选择在下班前开这个例会,【我今天做的事情】的时间区间会变成【从今天上班到今天下班(开例会时)】,【明天打算做的事情】是【从明天上班后到明天下班前(开会例会时)】。前者能让同事们有下班后的时间去解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避免拖沓。
问:但项目情况、团队绩效考评还是需要文字化的汇报,怎么办?
找一个开发任务管理工具,可以录入任务、看到谁领了任务(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的状态)、统计任务(谁做了多少任务,花多少工时等)。有这样的一个系统,里面的任务就是项目进度和绩效考评的反映。分配任务的人录入任务,对应的人去领任务完成。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敏捷、灵活和迅速处理事务是必要的。过于冗长的文档方式可能拖慢管理。
软件管理系统有Pivotal Tracker、Teambition、Remine、禅道(管理bug很有效),可以了解并找到更合适的。
另:如果任务管理系统还是实在不足够hold住团队状况,例会后项目负责人做一个总结记录一下也是可以的。
5. 项目管理中设定里程碑
隐喻: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早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摘自《软件需求最佳实践》徐锋 著
这段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迭代开发”的思想。上面提到的每个“标志”对应的就是需求基线。项目管理中,应该有若干个里程碑,而不只是设定终级目标——完成项目。按每个里程碑为短暂目标去推进项目,可以让团队更有方向性地开展工作。
6. 管理层不要让同事知道自己太多的私生活
因为熟悉导致轻视的缘故,必要时可屏蔽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7. 管理规范的公司不会因为离开谁而运作不了
一家公司不应该存在离开谁就运作不了的情况。如果有,很多时候是这家公司管理的问题,或是它的资金问题。
8. 做了领导,尽量避免迟到和早退
这是树立威信和保证执行力的前提,即以身作则。做管理的,一般是来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晚,或者下班后也会让人知道自己依旧在干活。
9. 不要过多地和同事讨论和评价某个人或某件事
许多时候人对人的评价和喜爱是主观的,当做为领导者时,不应该过多与下级讨论和评价某些有争议性的人或事物,因为期间很可能会暴露出自己的喜恶和非客观性,或者无意间伤害到同事的感情。
10. 对外做演讲和发言时脸部表情和谈话内容要匹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表现得热情洋溢和春风拂面般的温和
11. 学习商务礼仪,可看书或到喜马拉雅FM上搜索音频来听
12. 表达观点时尽量避免引用
尽量不要引用过多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XX说...”,“我看过一本书,叫XX,里面说...”,“XX不是说过...吗”,可以尝试直接说出这些自己认同的观点(也就是说,引用和分析这些观点是否合理应该在开口前自己判断好)。频繁引用别人的言论让自己看起来不是一个有主见和果断的人。当然,在说服别人时,引用事例隐喻和启迪是有必要的。引用的效果都来自对分寸的把握。
13. 人格魅力来自自我的塑造而不是职位级别或年纪的优势
执政党们喜见人民爱国和维护统一,公司老板们喜见员工有“狼性文化”努力拼博,父母们喜见子女孝顺听话,老人们喜见社会年轻人们尊老爱幼…这是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尊重和敬重从来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靠淫威强求得来的。人的复杂性来自人有自我感知和思考的能力,真正的好leader善于扛大梁、鼓励同事、软硬兼施、真诚正直、表里如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14. 如果有必要,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做一个复盘(成功或失败的项目都可以)
复盘后开复盘会议,分析与反省。这有利于之后项目更好地推动。
15. 使用团队文档并定时检查
共享文档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一直会需要记录一些东西,对文档进行共同的编辑、分享和分类。可以使用Google,WPS等在线文档实现协同的办公。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统一大家使用。
16. 定时和同事们“约谈”
聊天的意义在于促进感情和了解大家近来的情况,心情、生活、动态、工作内容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由于上下级的关系,同事们不一定会和你主动谈太多,这时候,管理层的主动聊天是培养感情、表达关心、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关键。
17. 回顾和思考项目人员分配时,制作一张同事们的座位表,随后对着座位表逐个检查、回顾对他们的工作安排
座位表包括了空间、人员罗列情况,看图表思考能有效地让管理者代入办公环境,掌握起情况更加具体。
18. 发言时谈及多个领导或同事,注意提到他们时的先后顺序
比如“张校长、李主任和王老师他们几个...”的顺序比较合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按顺序不一定是取悦他人,但可避免让某些人不愉快。
19. 新同事入职后,要频繁跟他交流约谈,稳定Ta的情绪和心态
刚接手新的工作,面对新的人事关系,新员工很容易会发现或误解这家公司的不靠谱和“坑”,但多数人又不会主动提起。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层没有及时和Ta沟通相关的疑惑和问题、了解情况并解释或解决,Ta很有可能在入职几天后就提出离职。
20. 管理层不要也不要想着和同事做朋友
乖乖享受孤独和沉默吧。
21. 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对应的做法
在执行任务时,即使自己生性敏感在乎别人的感受,即使意识到最近有几个同事对自己好像不是很待见,也要保持这样的意识——自己不能受情绪影响,要保证公事安排的客观和公正,之后即使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想法,也不能阻碍我去布置任务。
22. 说话多用“大家”、“我们”,少用“你”或“你们”
这些细节表明了管理者的姿态和人格魅力。大家本质上是共同办事,彼此平等,只是因为分工不同导致工作上的上下关系,【我们】表明了平等和共进退的立场,从交流心理上更容易达成共识。
23. 勇于承认错误、承担后果和责任
不要把所有人当傻叉,推卸责任和玩手段做多了总会被人察觉自己是虚伪的、没担当的、没风范的。敢于承担责任,不甩锅甚至在关键时刻愿意替团队挨骂或挡枪的老大,都能让人忠诚地追随。
24. 遇到不懂的问题,加班能解决或学习补足是提高自己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管理过程中遇到同事请教的自己不会的技能或内容,可以是和Ta一起解决。如果下班后还没有解决问题,可以自己加班学习把事情梳理并做掉,或者给出若干种可行解决方案。这里,你可能拼的不是自己的积累,而是作为老大的态度和快速学习贯通的能力。
25. 20分钟法则
一些注意效率的公司提倡同事们要能在20分钟内对一个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果问题发现后超过20分钟仍没有解决方案,会让这个人向其他同事救助。原因是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一个问题在20分钟内无法想到解决方案,那这个问题应该是超过此人的经验积累的
26. 写文档要习惯于写第 3 人称
当我们写文档的时候,尽量把文档中写得客观和第三方,比如在分析内部系统的问题时,“我们公司的系统”换成“XX公司系统”之类的。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之后文档无论是在公司内部给同事看,给自己看,给老板看,或者拿到对外给客户看,他们都可以很清楚,明确的知道主谓宾关系。
27. 做软件测试时使用真实数据
让我们做一个产品在内部试用,尽量鼓励大家使用真实的数据,那才可以模拟出最真实的系统使用形态。简单地输入 123 和 abc 之类的业务数据,是无法看出软件真实的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