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记忆起,每逢逢年过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包起粽子。粽子有很多种类:三角粽、猪肉粽、猪腿粽、糖粽、素粽。而妈妈包的猪脚粽是我的最爱。猪腿粽不是每年都会包,是要看当年的收成而定,大丰收的话就会有猪脚粽吃,如果收成不好当然就只包三角粽猪肉粽和素粽。 记忆里爸爸妈妈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而收成是要看气候的,有时一场大雨就会把大半年的成果浇灭,记得有一年,家里种有一亩西红柿硕果累累,眼看就要上市了售卖变现了,有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一场大暴雨,而我们家块地就在水沟旁边,就这样大水把一亩的红西柿连枝带根都冲走了大半部份,而没被冲走的也不成样子了,父亲是个乐观派,有人问题起那亩西红柿,他都笑哈哈的说:“卖给广东佬了”。
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勤劳,所以在长长的十几年里几乎每年都有猪脚粽吃。每当包粽时我就成为了妈妈的小帮手,将粽子叶擦洗干净、剪去根部、然后放入水中煮软,这就是我要做的事。而妈妈事情就很多了,头天晚上就把猪脚处理好,一只猪腿分两半,切长条,加酱油、食盐、五香粉腌制一晚。等到第二天再把小绿豆用石磨磨成粒状再放到水里浸泡,放些盐和咸拌均,再把糯米洗净后拌入盐和酱油,沥干水分。在厨师中间放上一个大箩筐,上面放一个簸箕,等一切准备的时候就开始动手包了。
把20几张粽叶一张叠一张的罢好,舀上一大碗糯米,一大碗小绿豆,然后放半边猪脚再放些零碎五分肉在旁边,然后又是一大碗绿豆,一大碗糯米,再把粽叶卷起包好再用禾干草(水稻草)扎紧。一个如小猪仔般的粽子就包好了。等把一大盘的糯米包完就已经到晚饭的时间了。
吃过晚饭后就开始煮粽子了,用一口超级大的锅,锅中用粽叶垫底、放入粽子、大火煮开后飘出很诱人的清香。不过这个时候不可以吃的,还要煮3-4个小时才会煮熟,等煮熟的时候我们已经睡觉了。不过粽子还是留在锅等到第二天早上才拿出来。刚出锅的粽子是最好吃地,这时的粽子有粽叶的清香、还有猪肉的诱人的香、使人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尝到。这时的粽子很烫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粽子” 。爸爸会先把一个猪腿粽平放在桌子上,剥开墨绿色的粽叶,粽子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粽香喷鼻,让我们陶醉其中。然后就地取材用扎粽子的禾干草把粽子分成好几份,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就会排着队等着分。我们家的大黑(我们家养的大狼狗)也来排队了,它排在我身后摇头晃脑地样子十分有趣。排着队的我们视线总盯着粽子看,每个人心里都嘀咕着“我不会分得粽头吧”每个人都不想被分到粽头,因为粽头没有肉,而爸爸早就猜透我们的心思,总是把两头留给自己,我们分到中间的部份有骨有肉。分到我时我会先轻轻舔一下粽子粘粘的。我禁不住这诱惑,用力地咬了下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糯米在我的唇齿之间留连,滑嫩的猪肉也在我口中默默绽放香味,而绿豆粉粉地酥酥软软地,有时我会净挑绿豆来吃。不一会儿,我们便吃完了,大黑吃也完了,正在漫不经心、心满意足地整理自己的毛发。
一个猪腿粽,足够我们一家五口人的早餐哦,很大的一个。包一次粽子可以差不多顶一个星期的早餐。第二天妈妈会专门挑几个好的送给公公奶奶家和叔叔家还有外公外婆家,叔叔家也会送我们家几个,尝尝每家不同的味道,在农村粽子常是相互赠送的佳品。
现在我们全家搬迁到了城里,爸爸妈妈也年迈,已经不能再为我们包粽子。虽然在街上也得买到粽子,但是都是普通的三角粽,买不到猪脚粽,家乡的猪脚粽成了我思念家乡的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