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内心炽热滚烫,但外表平和温润,看上去跟俗常之人一样。
有些生活,经历过轰轰烈烈,但依然过得简单充实,充满人间烟火气。
许多对生活热烈又深切的爱,往往隐藏在生活的俗常之中、细微之处。
— 1 —
我是在一个小巷子里的四合院长大,院子不大,但十分热闹。
有一年,奶奶把碾房拆了,我看窗前空出好大一片地方,所以想种些花。
之所以想到种花,是因为妈妈和奶奶喜欢。
只不过第二年我就不仅仅是为她们而种了,因为我也开始喜欢花了。
与其说是喜欢花,倒不如说是喜欢种花。
那时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别看年纪小,花种的还不错。
我主要是种牵牛花和地雷花(紫茉莉),牵牛花能轻松爬到房梁再绕下来,形成一个“花门”;地雷花结的种子长得圆滚滚,确实像一个装满烟火的地雷。
白天在学校疯玩儿,放学回来看看花儿长高了多少,
从把种子埋进土里,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看着它们成长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治愈。
— 2 —
很多人都说,我看起来的样子和跳舞的样子,根本就不像同一个人。
确实不太像,但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想你也是。
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看一个国际街舞赛事,有一个街舞梦之队叫Red bull bc one all star(红牛全明星),相当于奥运会美国男篮的阵容。
前两天在一条视频下看到一条留言:“以前的你可是有远大的目标,甚至想冲击Red bull bc one,但现在的你只想能好好跳舞,不与这个圈子脱节。”
是的,以前想比赛,想赢;现在只想能好好练舞。
是热情减退了吗,不,是把这份热爱藏与俗常,它依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 3 —
有人说三十而立,有人说三十而已。
三十岁看似还有许多的选择,但真的身处其中,能做的选择,少之又少。
《你的幸福曲线》这本书说,从20多岁到40多岁,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线模型:从年轻时的乐观积极发展到中年的长期低迷;而后在50岁左右时开始回升。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生上半场普遍存在“乐观偏见”,会将目标订的比较高。预期太高就会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而人生下半场一般已吸取教训重新校准目标,真实满意度可能还会超过预期。
第二,人生上半场追求物质财富会多一些,下半场基本“小康”,可以去追求曾经被掩藏的爱好。
你看,有时候我们确实会被生活裹挟,暂时放弃一些什么。
不过没关系,那就先做好应该做的,再去做我们想做的。
我想,人会一直是热烈的,至少内心是。
只不过有那么一段时光我们看似偃旗息鼓,实际在默默积累。
那段时光、那个状态,就应该叫做“生有热烈,藏与俗常”吧!
欢迎留言、转发,我们下篇文章见~
更多个人成长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Rising的思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