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大学以后就离开了家乡,在外一待就是15年。工作,成家,为人母,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悲欢离合。30岁那天起我觉得自己老了,浑浑噩噩又两年,我觉得到了人生的瓶颈期。迷茫了,不知道后面要怎样。
今年过年,不知道是年前经历了一场手术,还是今年家乡格外出彩的宣传。我好像有些觉醒了,我突然意识到我丢掉了什么。这些年不该让家长里短,婆媳关系,金钱荣誉这些东西耗散自己精力。我丢掉了,我的家乡赐予我的精神食粮和强身健体的技能。
先说说精神食粮。打我记事起,村里面大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附近哪个村又唱大戏来了。豫剧,坠子戏,梆子戏,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段,戏里唱的净是家国大义。后来家里有了电视,还接收不了外省的节目,最喜欢看的节目除了动画片就是《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除了戏曲,就是我们初高中的读报时间,每天晚饭后有一节小课,我们叫它读报时间,班主任会给我们读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章或者新闻。大多都是激励自己,鼓励和温暖我们的文章。还有就是住宿,初中的住宿条件很差,宿舍是大通铺,三个人挤两张床,但那时候并没有觉得条件多么艰苦,每天都有住宿老师陪伴,至少让现在的我觉得很温暖。甚至高中,宿舍楼每一层都有一个宿管阿姨陪我们或者说监督我们睡好觉,搞好卫生。这些经历,让我成了一个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偶尔还会忧国忧民的人。那时候自己精神世界,现在来形容就是光芒四射,不会被任何事情打倒。
关于强身健体。我的家乡在2003年的时候很穷,但是学校除了学习以外,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强身健体,每天早上六七点雷打不动的跑操,班主任和校长都会陪跑,每天课间还要做课间操。体育课从来没有少过,学校给我们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铅球等各类体育课程,虽然每种只上三四节,但是让我们实际接触和感知了它们的魅力。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一直持续到高中,高中除了雷打不动的跑操和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外,高一我们全年级还要一起做广播体操,高二全年级要学会形神拳,高三要学会打太极,这些要在每年的运动会上进行表演。得益于这些锻炼,初高中的六年里自己吃很多,睡的也好,还很少生病。
低头看现在的自己,每天让自己陷于工作生活的泥潭,躺着,坐着,瘫着,身体一天天变差,人常常易怒,暴躁,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寻找什么。现在我明白了,我要一点点将家乡赐予我的东西拾起,由衷的想从心底说一句,感恩我的家乡,感恩她赐予我的一切,来年,我想回家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