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个人需要一点儿勇气,评论一个不认识的人更需要一点儿勇气,评论一个没有见过面的名人大概就需要双倍的勇气。
我鼓足了十倍的勇气来写下自己浅薄的想法,关于作家刘同。
请原谅我初生牛犊的年轻气盛。
平心而论甚至是惭愧地坦白,从小到大,我读书不多。而刘同是我喜爱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现今大多数的青年人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过刘同的名字,虽然他仍然算不上家喻户晓的地步,但名气还是有的。百度上最重要的两个头衔,一是青年作家,二是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每个称号都是沉甸甸的重量。
我第一次接触刘同的书是在高中,朋友当时正在阅读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她告诉我,刘同很厉害,他的书很不错,而且他是光线传媒的副总裁,年轻有为啊。她说的时候,眼睛里似乎有光,语气满满都是崇拜。
出于好奇,我接连阅读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专门找了一本崭新的本子摘抄他书中的优美词句。当时我对一本书的喜爱还停留在好词好句的表面。抄好以后,我很少翻阅,丟在角落里沾了厚厚的一层灰。书里讲了什么故事我也不太记得了。
但是,我记得很清楚的是,这个作家,他的文笔很好,书里记录的大部分是他的生活,充满正能量。我记住了这个作家的名字并开始对他产生兴趣。
上大学之前,我很少玩手机。我对刘同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他写的书。我曾经偷偷用妈妈的手机百度过他,了解了他的身份,了解了他写过什么书,了解过他主持过《刘同坦白讲》。除了这些,再没有过多。
书本上认识到的刘同,他很感性。他在书中回忆到的很小的往事,那些小事,大多数人并不会放在心上。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脆弱和眼泪。我记得他在一个节目上被别人感动后当场就哭出来,当着现场的主持人和观众以及电视机前数不清的观众。他努力工作,他诚实,他懂的感恩,他没有架子,他也不造作。
上大学以后,我关注了刘同的微博和他的微信公众号。他的微博和公众号记录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并没有减少对这个作家的喜爱。
前两天看刘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一年见一次,还喜欢坐在一起玩手机的朋友哇。记我在广州的一天》,文中提到他去领《向着光亮那方》的一个奖。有一张图,上面写着领奖人的名单,第一眼看到蔡骏,张莉和张悦然的名字都排在刘同后面,着实吃了一惊。
我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作家,但我没有想到他和这些作家的名字站在一起。
我不是有意贬低他,相反,在那一刻,我对他的喜爱和崇拜又提高了十分。
正如刘同自己在文章中写到:直到头一天晚上才告诉我共同获奖的有谁,我看了一下名单,都是写了二十年以上的作家们。他可劲提醒自己,不要引起前辈们的反感。
2016年的冬天,刘同的新书签售会在赣州万象城的商场里举行,我有幸前去签售会现场。除了书和荧屏上,我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刘同。名人和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点遥远。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签售会的那天下着雨,下课以后我匆匆跑去乘车赶到现场,可还是晚了,现场很多人,排队的人特别的多,整个商场里楼上楼下的四层直到大门口。好几个小时以后轮到我上前拿书给他签名,我离他只有一张桌子的距离,他似乎比书上的人更帅一点。他握了握我的手,他的手很温暖。
签完名以后,我又傻傻地跑到人群后面去重新排队,我和同哥握了两次手。
我将签了刘同名字的新书寄给那个超级崇拜他的朋友,忘了说,那个朋友的名字和刘同的名字读音相同。朋友知道我去刘同的新书签售会,特意叮嘱我一定要告诉刘同这件事。
第一次握手的时候我紧张的忘了。
第二次握手的时候我很大声地告诉他这件事,我不知道那么嘈杂的环境下他听到没有。但我看到他一边用力地点头,一点轻轻说好。
我很遗憾,我的朋友不能和我一起来见他。但我相信一定会有那样的机会。
不得不提的是,排队的时候,旁边有个抱着小孩的阿姨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他的书好看吗?你们这么多人来买他的书,他的书都写了什么?”说完便抱着孩子离开了。
我没来得及告诉她,刘同是个很努力的作家,正是因为看到他的努力才让我们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一丝不苟,努力踏实的人。
我看到,向着光亮那方的你,以自己微弱的光芒,努力想要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