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觉醒》03-奖罚到底有没有用?

原文: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本质上是立足于开发每个人生活本源的源头活水。

【解读】

任何经营都是通过人实现的,而如何用人实现经营的目的,将会决定其是否是优秀的管理者。所以人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经营的效果。如何用人、如何赢得人心,将是决定企业输赢的关键。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日常的时间大多用到做事上,脑中想的都是快把这件事做好。谁会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往往是管理者本人,所以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别人很难插手进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稻盛和夫认为优秀的管理者开发下属的内心价值观,让其认同、认可,树立职业目标,促其奋进,然后再提供平台。这对于管理者本人的提升及下属的发展都是双赢的。

原文:

为什么稻盛和夫要看到每一天具体的绩效,而又不实施奖罚?从外层来说,他要大家对团队有认同感;从内层来说,他要激发每 一个人内在生命的源头活水。当一个人做事有内在的驱动力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到了更高的境界了,你外在再用奖罚,对他就可能变成一种侮辱了。

【解读】

奖罚是针对行为的,即使行为做到位了,如果其内心没有变化,或者反而变为更加反感和抵制了,且即使在做也不能持久。

强硬的制度,最多让人“掉头”,而只有文化,才能让人“点头”。奖罚就是强制性的外在击打,看似立竿见影地马上有效,但不能持久,也不能产生真正的认同;而文化,就是一个人内心里认同且心甘情愿的价值趋同,产生的能量,影响长久甚至一生。

管理者在与下属互动时,多做一些走心管理措施,激发对方内在的源头活水。

反过来看,如果我们对下属的不当行为罚款了,往往会造成下属心里“扯平”的感觉。曾经有个团队,规定如果每周不做卫生值日,一次罚10元,结果非但没有督促大家做值日,反而更多的人甘愿罚款而不做值日,甚至的有人月初就提前交40元罚款,说本月干脆不做值日了,提前把罚款交了!

有的人会想:我是不对,但我都被减分或罚款了,你还想怎样?有的会想:我做好了,本来就应该奖励,有什么可感恩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下属工作积极性不在于物质金钱时,奖与罚就会失去激励的价值。现在95后、00后,家境条件好,都是开着车上班,工资还不够车油钱及零食钱,如果只靠奖与罚,激励作用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百年很漫长吗?
    莫纯小阅读 903评论 0 0
  • 情绪——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 任一情景诱发多种情绪 主控情绪的自主神经系统一般不受个人意志所控制 测谎...
    空气里的猫阅读 3,3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