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在简书上开始记录读书笔记了,同时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加入一些理解和感悟。
我是一名写程序的研究生,以前没怎么有读书的习惯,最近开始涉猎一些专业领域以外的书籍,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够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希望通过在简书上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阅读过书籍的点点滴滴,回过头来也好进行温习。
最近在读一本叫做《小岛经济学》的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工科背景的“粗人”,对经济学可谓是一窍不通,大学时听过一门老师讲制度经济学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的。不过《小岛经济学》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讲解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同时结合社会实际分析经济现象,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思考,并且尽量做到触类旁通。
这一篇主要是书中序言部分的笔记和感悟。珍藏版序言主要谈了谈经济危机后存在的经济问题,而序言叙述了现代经济学的历史。
珍藏版序言
相信大家都知道,0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似乎经济处于回暖的态势,但是序言告诉我们:所谓的”经济复苏“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美国中等收入家庭在2013年8月的收入比2008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前还要低。当时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事业,或者只能做兼职工作,然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份全职工作。但那些新出现的全职工作,更多的是低薪的零售业或服务业,而非待遇优惠的中产阶层岗位,这些岗位正是去减少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史上最为惨淡的就业背景,即便毕业时负债累累,他们也没有理由得到更好的岗位。
注:我是比较惊讶的,我以前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所以对全球经济的变化态势并没有什么了解,在我个人的印象中,经济危机过后按理来说应该经济是恢复过来了吧,然而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似乎并不是这样的:在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艰难不少,”经济复苏“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我们总是听到经济正在复苏的言论,可是实际上却是大相径庭?序言中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美国联邦政府花费了人民并没拥有过的数万亿美元,同时美联储实施了“量化宽松”新政策。关于这其中提到的内容应该在书中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谈到,因此这里不作过多展开。
然而“量化宽松”政策本质上就是一台印钞机:
美联储凭空印发了数万亿美元用来购买资产,包括政府支持的债权和抵押贷款债权。这种做法抬高了相关市场的价格,降低了长期利率。
以这样的方式,美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复苏的假象,但是这种假象之下,经济发展实际上是惨不忍睹的。而一旦这种假象不能再维持下去之后,整个经济将会迅速崩塌。
具体来说,美联储购买了大量的券使得长期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股票市场迅猛发展。但是如果美联储不再购买债券,那么长期利率将会迅速反弹,立即飙升,股票也会暴跌,之前看上去经济健康的假象也将荡然无存。
因此,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成为美国的经济命脉这一说法并不为过。但问题在于,这一政策诱惑性极大,最终会毒发不治。我们实现了基于量化宽松政策的人为经济复苏,这种复苏也只能与该政策同生共灭,并不能为真正的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经济学家们貌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想要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不再实施这样的政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是一条不归路,在维持这种假象之下,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问题。
鉴于上面的新情况出现,在这本珍藏版中,在最后增加了两个全新的章节。
序言
万恶之源
量化宽松政策的”万恶之源“其实是20世纪的英国学者凯恩斯。凯恩斯受到当时量子力学研究的启发,提出了类似的经济学研究角度:经济规律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层面(与个人家庭相关),一个是宏观层面(与国家和政府有关)。凯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中引入了现代科学的概念。
注:感觉搞科研都是这样,把其他领域的一些知识理论迁移到自己的领域,这就是创新了。只不过凯恩斯提出的这个创新的研究可以说是搞砸了,可以作为反例进行深入的研究了哈哈。
当时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明显的贫富分化,促使一些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开始追求他们眼中的“公平正义”。凯恩斯的理论无意中迎合了国家权力中心和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态,因此受到热烈的推崇。正是如此,西方世界本来空前的产能和生活水平开始崩塌。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有支持者就会有反对者,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时期作出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就会有这样一个衰退期,不应该过多去干预。
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颇有一种“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感觉。他们应该是认为经济衰退只是一种经济的自我调节方式,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不应该去过多干涉,那样只会导致紊乱。
但是在当时凯恩斯主义提出的各项针对经济危机的无痛方案就像是不需要健身节食的减肥神药一样,虽然很不靠谱,但是却有奇效,因此还成为了竞选活动的惯用手段,成为了政治的宠儿。与此相对,奥地利学派则不断受到了排挤。
经济学家们认为凯恩斯政策可以结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事实上,此次大萧条是现代历史上历时最长、程度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凯恩斯政策在这次经济衰退中首次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运用。
但这些干预政策是否真的就是经济萧条结束的原因,至今仍然备受争议。
取消金本位制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承诺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美元自此成为黄金交易的唯一货币单位。但是好景不长,在长达40年的凯恩斯经济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影响下,黄金价格严重下跌。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兑换黄金,以1932年的金价(20.62-20.69美元/盎司)买走了美国大量的黄金,也就是“黄金外流”。
结果美国的经济专家们居然认为黄金外流并不是因为低价的诱惑,而是外国担心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足。
1968年,林登·约翰逊总统的几位经济顾问声称,那次黄金外流并非由低价出售的诱惑力所致,而是因为外国政府担心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足,无法支持本国所持有的流通货币,也无法与外币进行兑换。为解决这个令人焦虑的问题,约翰逊总统的众多金融专家纷纷献计,建议将法定用于支持本国美元的25%的黄金储备转为外国美元持有者的备用储备。他们认为,这项额外的保护措施将会安抚外国政府,阻止黄金的继续外流。
然而事与愿违,额外的储备未能阻止黄金外流。专家们又认为,与黄金脱钩将会增强美元的购买力,降低金价,能够引领美国走向繁荣发展。然而作者的父亲则认为美元一旦与黄金脱钩,将会导致金价飞涨。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即美元)将会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和无法持续的负债,但是这样的声音实在太小。
在1971年尼克松切断了美元和黄金的联系,美国政府无法继续维持该兑换比率,从此全球经济体系建立在了毫无价值的美元之上。接下来的10年里,美国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黄金价格直逼每盎司800美元的天价。
出书目的
本书的作者在小时候经常听父亲给他们讲“鱼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不少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作者父亲本身也出过几本书,在《最大的骗局》问世并受到广泛好评后,他又将其改版为一本有插图的书,名为《经济增长模式与停滞的原因》,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狂热追捧。
在30年后,作者看到美国政府依然垂死挣扎的经济现状,受到以前“鱼的故事”的启发,决定撰写新一代的“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