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是先秦时的一首诗歌,被收录于《诗经·召南》之中。全文是: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ì)。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
枝繁叶茂、甘棠之树、慎毋剪伐、召伯憩所。
一言三叹成反复,睹物思人其所归。这是一首借甘棠而思召伯的诗歌。
根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伯)姓姬名奭(shì),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燕。
召公在燕理政时,甚得民心。其在巡视乡邑时在棠树下决断处理政事,从侯伯到庶人各得其所,都很满意召公的公正。
也正是因为如此,召公故去之后,民人思念召公之政,及怀棠树亦不砍伐,作了《甘棠》之诗,以纪念召公(伯)。
为政一生,死后能被《甘棠》之诗所咏,可谓不辜负一生了。
燕国被诸多强国所包围,却能在姬姓中最后灭亡,其国家社稷八九百岁。这大概是召公的遗德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