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我在异国这五年

二.漫长的旅途

按照原计划,当晚十点多登机,期间还算顺利。排队换登机牌和托运行李时碰巧遇上了一位会说几句西班牙语的阿富汗人,想不起来他在中国做什么的了,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同航班的一些中国人知道我是第一次出国,对我都挺照顾,还不住的安慰我,说一年时间转眼就会过去,我们马上就能回来。一年真的很快就能过去吗,我当时竟有些恍惚,好像还没有离开祖国就已经回来了似的。

在候机大厅等待的时候,我听着那些老司机们有说有笑地讲述着他们客居异国的缤纷往事,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伤感,但更多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无奈。在这种少有的温馨的且人与人之间没有设置任何防线的氛围里,我的心里也渐渐变的明亮起来,纠结了一天的心情也开始慢慢地释怀。

不过那天晚上还发生了一点意外。刚才说了,我们是晚上十点多登机,十一点左右起飞(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个点),但等到快十二点了我们却仍然没有收到要登机的通知,又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大家又困又饿,渐渐地便失去了耐心,然后就有同航班的国人坐不住的,怒气冲冲的质问机场服务人员,也可能是因为在自己的国家吧,主人公意识强烈些,有几位大哥显得特别激动,一个个摩拳擦掌,面红耳赤,看样子是要准备大吵一架的。

机场工作人员倒是挺有耐心,态度也比较好,一面让大家稍安勿躁,一面等着最新的起飞消息。大约又过了一个小时,机场方面才通知大家由于在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发现飞机有一点小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我们也不知道,然后飞机暂时无法起飞,将安排大家在附近的酒店住下,明天一早再起飞。

然后一阵慌乱中,人们很快散去,我们出了机场,坐上大巴。当时事发突然,我也实在没有心情去想别的,只是感慨怎么我第一次坐飞机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过了多少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一家酒店,等我进入给安排好的房间后,已经快凌晨三点了,折腾了几乎整整一天,真的是又累又饿,于是便很快睡着了。

当晚大约睡了不到四个小时,便有机场人员打电话催促我起床到外面集合,于是又一阵手忙脚乱地穿衣洗漱,接着飞快的冲上机场大巴,到了机场后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安检,然后找到登机口并顺利登机。记得当时应该是次日早上八点多吧,飞机终于开始滑行并起飞了。现在想想,这几年我东奔西跑的在天上飞了那么多回,唯一遇到飞机出现故障不能起飞的还是在杭州那次,而且,还是在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这经历,倒也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后期的旅途却依然不能让人轻松。应该说A公司给买的机票比较便宜吧,所以这一路上停了好几站。

第一站停在了印度新德里,便有人下飞机也有人上飞机,我们因为不需要转机,所以不必下去。我看到那位阿富汗朋友也是在那个时候下去的,估计再飞一个航班就可以回到那个令他朝思暮想又千疮百孔的祖国了。

我们再次起飞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下沉的夕阳了,想着再过几个小时就是印度的晚上,那么,异国的晚上和自己国家的晚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也就能感受到了。

等我们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降落的时候已经是当地的晚上了,我们要在这里转机。亚的斯亚贝巴这座城市的海拔很高,下飞机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一阵冷意,而且机场里的草都是枯黄的。

因为在杭州的时候被耽误了一晚,所以我自然也赶不上当天去赤道几内亚的航班,因此肯定又要在这里住一晚。于是又如同在杭州时一样,我们被机场大巴带到一家酒店里,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能感觉一种很强烈的异域风情,尽管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异域”,而且大晚上的也看不清什么。我在大巴车上隐隐约约的看到,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位身穿长袍步行着的男子,那走路时的步伐让我感觉很“虔诚”,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当这个画面再次在我脑海里出现,是我在看电影《黑鹰坠落》的时候,而且以后每次看那部电影,我都会在脑海里勾勒出那位暗淡灯光下“虔诚的步行者”,事实上,我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而且也说不出这两者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到达机场安排的酒店后,我和同伴们陆续找到了自己的房间,但这房间跟在杭州的比起来实在相差甚远,不过好歹个有住的地方,总比在机场窝一晚上好的多(我后来曾有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逗留19个小时的经历,虽然提前在机场酒店定了一个小房间,但贵的惊人,而且里面也是实实在在的“蜗居”,根本就没有睡着)。然后简单洗漱后,我便拖着及其疲惫的身体很快睡着了,那个时候也真的没有心思再想别的事情,因为实在太累了。

第二天还是和在杭州时候的程序一样,起床、吃早饭、赶大巴、到机场、安检、上飞机,这里不需要再多加叙述。记不得那天飞机是几点起飞的了,但我敢肯定是早上。这也是我这段旅行中的最后一趟航班,下一站便是目的地--赤几的首都马拉博。

当我们到达机场的时候,那些一路和我从杭州来到亚的斯亚贝巴的“共患难”的朋友们也在这次走散了,因为他们也要去转机并要赶往不同的国家。我们在异国的机场里拥抱告别,我感谢他们一路上对我的照顾,这样的缘分真诚而短暂,也不禁使我再次感慨起来,可能与这些人分别后,从此便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我们从万里之外的祖国相聚于同一个地方,又在短暂的相处后再次奔向下一个万里之外。大概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刚离开学校的学生的缘故吧,我对这样的分别是那样的无法释怀。也或许是因为一个人的旅途太过孤独和缺乏安全感,我才对这片刻的温暖更加珍惜。

而经过了这几年不停地穿梭于各种各样的人群和集体之中,见惯了太多的分分合合后,所谓聚散离合,在我心中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多么令我讨厌的地方亦或是多么令我喜爱的地方,最终都是要离开的。因此自那以后的每次的离别,不管背后有多少双期盼的眼神,也不管听到谁的叹息或是啜泣,我始终都是头也不回地踏上远去的路。与其说这是一种成长,倒不如说这是现实下不得已而做出的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