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可以进一步分为身体疲惫和精神疲惫。身体和精神(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身体疲惫可以引起精神疲惫,精神疲惫也必然导致身体疲惫。
一
如何区分导致疲惫主要是由身体疲惫引起的还是精神疲惫引起的?
简单的说,身体的疲惫,通过休息,睡觉,饮食的调整可以比较快的恢复。也就是给自己放假,“吃好睡好”,就能复原了。
如果给自己放假,有了充分的休息,依然感觉很疲惫,精力无法恢复,那么就是精神的疲惫了。
精神疲惫的人,睡眠质量必然很差。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睡眠增加了,甚至嗜睡。但是即便多睡了几个小时,仍然还可能会困。由于睡眠过多,会做过多的梦,甚至是不好的梦,导致神经在睡觉的时候,没有彻底的放松。
一种情况是失眠。虽然躺在床上,但是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甚至睁着眼睛到天亮。
嗜睡和失眠相比,前者轻微,后者严重。嗜睡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睡得着,所以精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但是,如果睡眠时间得不到满足,就会特别困,特别疲惫。
失眠发生了,睡不着,精力无法恢复,一般需要补觉。这是轻微失眠的应对措施,但是,如果经常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通常需要加以干预了。否则,长期失眠,会严重损害人的健康,诱发精神失常、轻生等问题。
二
身心疲惫,是身体的信号,意味着精力的透支,需要休息恢复。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防止过度透支精力而引起身体精力的彻底衰竭。
这个时候就要从耗费精力的活动中停下来,给自己“放假”,休息。这就像是手机电池电量已经小于10%,需要充电了。
但是,很多人即使已经“停下来”,甚至睡下来了,但是无法休息,就像是电池充电不进去了。
发生了这种情况,主要是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也就是说,有意无意中,心里一直在想着、惦记着、思考着一些事情。心乱如麻,杂念纷扰,无法平静下来,自然无法入睡。
睡觉先睡心。由于焦虑,心就无法平静,思来想去,鬼魔皆至。
心能静下来,就能睡得安稳。婴幼儿时期,孩子一般睡得很香甜,累了就睡,醒就玩。因为小孩子内心纯洁,无忧无虑。
慢慢长大,各种事情纷至沓来。学习,工作,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压在心头,欲望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被压抑,有些不能马上满足。
于是,就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佛曰:众生皆苦。
三
压在心头的事情,这是引发焦虑、失眠的外在原因。但是,这不是必然导致焦虑、失眠的结果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不顺利,挫折,但是有些人能够积极看待,有些人悲观失望。
在佛家看来,需要破除“执念”。用现代心理学来看,需要改变错误得观念和思维方式。
佛家看到了错误的观念是痛苦的根源,当然也是疲惫、睡眠问题的根源,但是,他们认为要“空”,最终容易导致人生虚无。
从现代心理学看来,要改变错误得观念和思维方式,最终是要有所作为,把困扰人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找到自己人生使命和意义所在,在环境的限制下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当一个人认识了限制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并且通过行动让自己面临的问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觉得人生逐步在掌控中,过的有意义。那么,经过了一天的劳作,就会安然而卧,睡得很香。早上醒来,精力恢复,又会激情满满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