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今天是外孙六周岁的生日。下午,他从学校回来时异常兴奋,脸上泛着红光。一进门,他就大声喊“妈妈”,并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大信封递给妈妈。信封装满了生日贺卡,都是班上的小朋友手工制作的。虽然字母歪歪扭扭,图画也稚嫩笨拙,但每一张都漾溢着爱意。
女儿和儿子认真地一张张欣赏,一张张评说。班里二十六个同学,每人送了一张贺卡。最后,老师制作了一个大信封样的袋子,把贺卡全部装起来。据说,班上的同学过生日都会收到这样的礼物。外孙高兴极了,看完后,他仔细地把贺卡收起来,放在自己的小书柜里。
幼儿教育在加拿大被认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幼儿园、托儿所和家庭托管,为儿童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旨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我来加拿大的主要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刚到的那几天,女儿就反复强调过:不能打孩子,打孩子会惹的警察上门;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斥责孩子,会引起路人冷眼旁观;不要随意去摸陌生孩子的脑袋,这不礼貌,会让人家反感;不要随意给别人的孩子拍照,这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孩子骑自行车上路前,一定要给他戴上护具,摔伤了大人要承担责任……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反正都是针对孩子的。
最初,我以为是女儿虚张声势,但住久了才知道,加拿大对孩子的保护真的是世界顶级的,国家就像大鹅一样把孩子护在翅膀下。
加拿大的免费教育是从四岁开始的。四岁之前的学前教育是自费的,而且费用很贵,大概每个月一千加元到几千加元不等。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不过,孩子的父母可以向政府申请育儿补贴。政府会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给予补贴,而且这笔钱是直接付给幼儿园,以确保孩子能正常接受学前教育。
我的外孙四岁之前正赶上疫情严重的那两年,幼儿园时开时关,很不正常。索性,他就没去幼儿园。疫情后期,外孙便直接进入了学前班。
加拿大也有学区之说,只要你住在学区内,即使房子是租住的,孩子都可以入学,不用找熟人走后门。许多华人朋友很聪明,他们会事先在中意的学区内租一间房子,然后凭租房合同给孩子报名上学。
外孙进学前班已经两年了,他每天背来背去的书包里只有两件替换的衣服、一个保暖水杯,还有一盒零食,唯独没有笔,也没有书本。加拿大的学前班不教孩子识字和算术。
听女儿说,孩子刚入学时,学校让家长签了不少合同,大都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让家长同意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种户外活动,包括冬天在雪地里打滚撒野。
孩子早上八点半入校,下午两点半放学,每天在校六个小时,仅户外活动就有三个小时以上。学校的操场很大,经常见到大雪纷飞的时候,孩子们还在草地上玩耍嬉闹。昨天,我接孩子时去得早了一点,看到外孙和同学们正在一堆很高的积雪上爬上爬下,像花果山的猴群一样。
一到冬季,孩子的衣服几乎每天都湿漉漉的,满是泥水。但孩子们的家长好像都赞成这种教育方式,没有人提出异议。
曾有朋友问我加拿大的学前教育和国内的学前教育有什么不同。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教育体制不同,国情也不同,很难比较。不过,根据我近半年来的观察,我想说,我还是很欣赏加拿大的教育方式。他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那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胡言乱语,也没有各种开发智力及才艺的培训班,家长们也不强迫孩子背诗唱歌,任由孩子自由玩耍。其实,自由玩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各自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然老师也会组织孩子们踢足球、打滑梯之类的集体活动,但不强调课堂纪律和整齐性,想干啥就干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基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玩耍。你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领着孩子们做操时,孩子们各行其是,有的做操,有的在聊天或做其他事情。
表面看起来,学校什么也不教,只是带着孩子们玩。其实,孩子身上常常会发生一些微妙的、令人惊喜的变化。我的小外孙是个精力充沛的调皮蛋,但和他上街时,我从不担心他会乱跑乱窜。一出门,他会规规矩矩地在人行道上走,决不踏上快车道。到路口时,他总是跑在前面去按一下行人通行钮,乖乖地等绿灯亮了才走。即使在小区内部的道路上,他也一样遵守规则。前几天,他感冒咳嗽的时侯,会像大人一样用肘关节遮挡住着嘴。他身上的这些细节,让我十分欣慰,我也明白这都是从学校里学来的。
国内六岁孩子的生活能力如何,我不知道,但六岁的外孙已经基本能自理。每天上学穿什么衣服,得由他自己决定,他拒绝别人替他包办。女儿对待儿子的态度是:爱穿什么穿什么,爱穿多少穿多少。现在,正是多伦多最冷的季节,但这小子只穿一条裤子,女儿并不逼他加衣服,而是在他的背包里装一条雪裤,冷了让他自己穿。吃饭也是一样,女儿的态度依然是:“爱吃不吃,不饿不吃,饿了就吃。”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才六岁的小家伙,每天早上洗漱时,还会认真地用毛巾在头上热敷一会,整理一下发型。
然而,最让我头疼的是早上叫他起床。女儿上早班,天不亮就走了,叫外孙起床自然成了我的任务。起初,我总是耐着性子,慢声细语地像叫魂一样叫醒他,没有十几分钟是叫不起来的。最近,我突然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在他床边坐下,打开手机,找到他熟悉的游戏,让手机的音量大一点。立马,他就坐起来,睡眼惺忪地穿衣下床,抢过手机,在洗手间边玩手机边洗漱,几分钟后,就可以顺顺当当地送他出门上学了。
当然,这个方法不能让女儿知道。我不说,外孙也不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