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与艺术的交响曲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欣赏
作者//郭有生
信仰与艺术的交响曲——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欣赏信仰与艺术的交响曲——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欣赏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以其恢弘的想象、绚丽的色彩,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自1972年重见天日,便震撼了世界,承载着汉代贵族,对永生的渴望,与奇幻的宇宙想象。
这幅帛画,是一部描绘墓主人灵魂,从死亡到永生,穿越三重世界的,奇幻旅程的视觉史诗。

帛画顶部,是最为宽阔的天界。右上方一轮红日,内立金乌,其下扶桑树上,栖息着八个小太阳;左上方则是一弯新月,上有蟾蜍、玉兔,月下则有“嫦娥奔月”的身影。居中有一位,人首蛇身的神灵,是女娲或是烛龙,周围仙鹤翔鸣,鸿雁飞舞。其下有两个兽面人,身骑着异兽奔驰的神,分别用绳,牵拉同一木铎,使之震响,应是天上的“司铎”,或是“风伯”,也称“飞廉”的神兽,左边一翼龙,腾跃于云气之上,应为“应龙”;右边一龙,飞舞于扶桑树之间,应为驾日车的“六龙”,二龙都有龙爪,增添了它的威武。下方绘着双阙,阙上两旁,各蹲一神豹,阙内有两人,拱手相坐,应是把守天门的“司阍”,意为迎接升天的灵魂。这些元素的组合,强烈暗示了,汉代人观念中,“天”的核心特质:它是日月的居所,是时间循环的原点,是神灵往来,充满玄妙力量的神圣空间。

帛画中部,描绘了墓主人辛追,身着华贵的曲裾深衣,配以象征身份的头饰,在三个女侍从簇拥下,缓缓升天的场景。她雍容拄杖前行,神态平和,前方有仙界两个使者,手持文书与仙药迎接,寓意服食仙药后,即可登天。此部分以玉璧为界,龙纹穿绕,象征着沟通天地的,通道天门。人间场景,并非寻常世界,而被二龙,构成壶形的“蓬莱”仙山,是不死的圣地。周围的祥云、瑞兽、蝙蝠、仙鹤,进一步烘托了此界,由凡入仙的过渡性质。也隐喻着魂魄,向高远天界,自由翱翔的动态,进一步强化了“升仙”的,主题意象。中段的下端,彩帛帐幔分飘左右,上有垂磬,其下有七个着刘氏冠的男子,分左四右三拱手而坐,画面最前边,还陈置了一排鼎壶,后面是祭品,表现的是祭祀场景。帐幔上是春神句芒,两边是神龟口衔灵芝。

帛画最下部,是幽暗的地下世界。一位赤膊的巨人,或许就是海神禺强,力大无穷地托举着,象征大地的平板。周围有赤蛇,和水中怪兽。巨人脚踏着,交织的水生神兽鲸鲵。象征着对于万物的,承载滋养之地。
T型帛画非普通画作,而是丧仪中引导灵魂,升天的“非衣”或“铭旌”。它采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以深褐色为底,营造出,幽深、肃穆、神秘的基调,这是宇宙混沌的,本源象征;以朱红、黑、白、金等矿物颜料,营造出既神秘,又华丽的视觉效果。其内容融合了楚地神话,《山海经》传说,及汉代黄老思想,是汉代绘画艺术,与信仰观念的瑰宝。
马王堆T型帛画,不仅是对死后世界的想象,更是汉代贵族,对生命永恒的热切期盼,与终极追求的见证。它跨越两千余年,依然向我们诉说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邃的生死意识,与浪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