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告诉我说前几日qq上提示他与s君的好友六年纪念日,就想起来回忆一下他们的结识过程,其实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朋友感情到位也是逐渐水到渠成的,这里只是介绍结识部分,更多青春传记另列章节)
W君是在初二开学那天第一次见到刚刚转学来的S君的。那会W君刚刚得知他第一次喜欢上的那个女生转到别的学校了,她走的那个上午,s君随之就到了。w君当是还对那女孩的离开黯然神伤了一阵,对s君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瘦高瘦高的吧。尽管s是w的老乡,这也没能成为要去结交s君的强烈想法。
甚至初二有一段时间里,w君是不屑于s君交往的,因为s君好像很能和那群所谓的小混混打成一片的,而w君那时候已经是班里的第一名了,w君说自己这个人那时候也比较偏执,他小学是从农村过来的,初中开始在市里上学,很长一段时间没能适应、认清城市的生活,自卑与优越感相交且复杂,而当时的w君所在地区的初中校园生态里,学生与学生的层次有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论学校好坏(w君的初中在市里是中等水平),总是有一批无脑的混混,总之w君是不愿与那类人为伍的,而且那时候w君刚刚萌发了“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初级认识,他认为那是一群没有前途的,不值得被提及的人。
(W君在多年后回忆说,其实那也是s 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在当时那个生态里情商算高的。并且w君当时认为的事情也确实成为了事实。)
然而事情在邹青基地(一个中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有了不同,那是w君与s君友情的开始。
在基地的大部分时间的活动都是在队列中进行的,s被安排到了w君的后面。说真的,w君后来承认,那时候他的在外活动能力很一般般,更准确的是处理生活细节的能力,毕竟w君在家真的很少干活什么的。
因为离得比较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一起,w君与s君说得逐渐多了起来,也逐渐熟络,w君发现s君并没有那种小混混的气息,现在说来只是很会来事,能拿捏一种平衡吧。s君在察言观色上面经常会提醒当时还在一叶障目的w君的,w君说他现在回忆不起来很多细节小事了,但就是有那样的感觉,s君给了他一种亲切感,这当中当然包括很多帮助,在处理与班级小混混的交流过程中,s甚至充当了一个缓冲的作用。
在一次排队打饭的过程中,w君说记不清是什么小事了,只是当时犯了一个比较无知的错误,排在他身后的s君很热情的指出了他的错误,并帮他修正了过来。
w君当时没有经过什么过多的思考,只是由衷地赞叹了一句:“我觉得你懂的真多,真是这样……”当时s君只是笑着谦逊地回了一下。
w君后来说,那是他对他说的第一句真心话,还是赞叹的话,w君很少对人有着由衷地赞叹。
当时之后,w君就觉得这个朋友很好,一晃六七年过去了,w君现在觉得自己还能回味起当时的感觉,重要的片段,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当时的他很“傲娇”吧。
w君对我说,这件事虽然写起来很流水,并没有什么情节,但还是希望能记下来。
说起这件小事与中学地缘政治有什么关系,当然是距离与交集的产生方面的联系。中学生与最初的朋友产生交集有很多的方式,其中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一段时期内稳定的近距离接触,这给了两个人了解的机会。同性之间可以发展为好友,异性之间可能的话,也可以成为恋人。当然,能不能成为朋友、兄弟,或者情侣最重要的还是人格上的对口,这是最一开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