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访古迹
西安之行,最令我期待的旅程就是东线景点:华清宫、兵马俑。华清宫景区坐落于骊山脚下,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就出自这里。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温泉沐浴的圣地,“温泉水滑洗凝脂”描述的正是杨贵妃在此沐浴的情景。当然,华清宫景区不只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圣地,关于华清宫景区的历史往事在这里暂不赘述,稍后再续。
兵马俑是秦始皇众多的陪葬坑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临潼地区几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陶俑的碎片,经过进一步的挖掘发现了兵马俑陪葬坑,举世震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大中华历史迷妹,这些景点的背景知识我早有了解。到达西安的第二天就是我的东线之旅。早早起床,在酒店背后的居民小区里吃了热乎乎的早餐,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满怀期待踏上东线行程。经过一番波折,坐上了真正的游5专线(306路)来到了华清宫景区(关于辨别真伪游5专线的过程我在番外住行篇会详细介绍)。
3.华清宫(华清池·骊山)
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双人雕塑,栩栩如生地诠释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段唐明皇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可惜天公不作美,原本翠绿的骊山被浓重的雾霾笼罩,远处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只隐约现出墨色的山体轮廓。
骊山自古地热、植被资源丰富,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供皇室游宴享乐的离宫别苑。因其6000多年的温泉利用史、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改变抗战局势的“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景区内集中着唐御汤(温泉)遗址、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唐梨园遗址和飞霜殿、长生殿、环园等标志性建筑群。另有老母殿、烽火台、兵谏亭等景点分布于骊山上。
飞霜殿、长生殿等宫殿群自安史之乱后毁于战火,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建筑群是文物专家和建筑工程师们根据当时的资料进行复原修建的。传说骊山脚下温泉水一年四季奔涌不息,特别到了冬季,漫天雪片遇上散发腾腾热气的温泉,顷刻间化成万千霜花飞舞,所以当时的主殿之一被命名为飞霜殿。
另一主殿长生殿,殿内建成6D多层实景电影馆,游客可排队免费观看《玄镜·长生殿》。影片以真人实景拍摄的手法,再现千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相遇、共舞、沐浴、兵变、身灭、升天的一段爱情传奇。看着时间还早,我也随着人群排队入殿观影。
兜兜转转间,我仿佛穿越回盛唐,隐身在长生殿里,看着殿外佳木葱茏,奇花异卉点缀其间,贵妃与皇帝在空阔处尽兴共舞;夜晚华灯初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宫女挑灯在前引路,美人身披白纱缓缓步入海棠池,浸泡在温泉水中的花瓣散发出浓郁的玫瑰花香……转眼间战火四起,士兵哗变,贵妃自尽,皇帝与贵妃在天际相会,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除了室内6D电影,游客也可以选择购票在九龙池观看中国首部大型室外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舞剧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传世名篇《长恨歌》为主题,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精彩演绎了大唐辉煌的盛世和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我看过部分演出录像,无论服装道具还是演员表演都堪称完美。景区内还专门为首次实景演出的服装道具设立了珍宝馆,供游人参观。
绕过长生殿,继续往里走就到了唐御汤(温泉)遗址。“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自古以来骊山地区风景秀丽,温泉水质纯净,特别适宜休闲沐浴,历代帝王在此修建行宫和御池。考古专家在此发掘整理出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分别是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和尚食汤,对应着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其中“星辰汤”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得此名。
“莲花汤”是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地方,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池底一对约30厘米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可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因汤池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是专供杨贵妃沐浴的场所。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遥想千年以前,雪肤花貌的玉环得赐汤池,寒冬沐浴,出水时如玉芙蓉般楚楚动人,在皇帝的陪伴下,一同欣赏殿前的满天飞霜,这是何等幸福浪漫的画面,是多么完美的爱情。然而好景不长,渔阳鼙鼓惊扰了这一场似真似幻的美梦,叛军的追赶,群臣的逼迫,士兵的哗变,以贵妃自尽而终结,只留下唐玄宗空对“太液芙蓉未央柳”,暗自垂泪思念……
从御汤遗址东面拾阶而上,就来到了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据了解,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桢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到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至西安,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走进环园,只见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荷花池里浮萍点点,岸边杨柳探身倒映其中,分明是北方少有的江南园林景致,想必在盛夏时节,这里应当是荷叶满塘,垂柳依依的景象。
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1936年蒋介石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剿共事宜,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剿灭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疾奔入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后被搜山部队发现,送往西安。
五间厅的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椅、床、沙发、茶具、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墙上还贴有兵谏亭图片、蒋介石手稿等关于“西安事变”的资料。
由于通往兵谏亭的山路正在整修,上山需绕行,加上时间有限还需要赶往下一个景点兵马俑,我们放弃了兵谏亭和烽火台,沿原路返回。
走出了景区,却还是忍不住回望骊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这里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苑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富魅力。沧海桑田,多少文物古迹被时光侵蚀消失不见,唯有那一泓清泉经年不息,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绝……
4.兵马俑
告别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走进了秦始皇金戈铁马的大秦帝国。从华清宫公交站台坐914/915公交车,到达终点站就是兵马俑景区。景区外围很空阔,修建得像个花园,草坪铺地,石板探路,路旁都是高大的银杏树,金黄的树叶伴着寒风徐徐落下,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合影。
穿过外围景区,来到展厅。兵马俑现已发掘三个坑,其中一号坑出土陶俑最多,规模最大,我们决定先从一号坑开始参观。
进入展厅,正中央平放着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秦始皇陵墓及陪葬陵的分布范围。据了解,秦始皇陵从13岁登基起就开始修建,用时38年,到他出巡暴病而亡的时候,还没有完全修建好。整个陵墓加上陪葬坑的面积有36万平方公里,陪葬坑多达四百多个,文物珍宝不计其数,陶俑兵马、青铜战车、飞禽走兽,可谓应有尽有。而兵马俑只是秦始皇庞大陪葬群当中的一部分,不敢想象,如果整个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坑全部发掘,将会是怎样震惊世间的一番景象。
据说,原本秦始皇打算以童男童女四千人殉葬,丞相李斯提议制作真人大小陶俑代替活人殉葬,守护皇帝以壮其声威,始皇帝大喜,下令征集全国能工巧匠,以八千御林军为原型制作陶俑,这才有了声威赫赫的“地下军团”。
展厅电子地图背后,就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陵庞大的地下守卫军团——兵马俑了。一号坑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坑内的夯筑隔墙用于承重和隔离,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正前方的3列步兵俑,是军阵的前锋,相当于敢死队;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军阵主体;两侧和尾端各有1列面向外侧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防止敌人从侧方和后方偷袭。
凭栏俯视,将士们披坚执锐,神态坚毅,军容严整,气势雄伟;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团处于整装待发之势。看到这庞大军团的一刹那,我仿佛乘坐时光机穿越回古代战场,看着将士们自信的神态,渴望建功立业的眼神,喊杀声不绝于耳,骑着嘶鸣的战马,迎着朝阳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带起一片片飞扬的尘土……
这一瞬间的错觉让我恍惚,车马倏忽而过,尘埃落定,一切又回归平静,仿佛自己刚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梦醒时分,重新听到了现代人的赞叹,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整理思绪回到现实,朝着侧道走去。
凭栏俯视能感受到军团的气势,而走在两侧的道上则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兵马俑的细节。俑士们虽神态各异,但个个身材高大(平均身高1.8米)、体格健硕、粗眉朗目、相貌堂堂,以当时体格相貌最优秀的御林军为原型塑造而成,形貌不亚于当今国旗班的士兵们。这分明就是一支高颜值高战斗力的军队呀!
除了相貌,兵马俑的发型、衣饰、靴子也有所不同,在等级森严的秦帝国,服饰是体现他们职级的身份标识之一。无军衔的普通士兵只挽发髻不戴冠帽,衣服没有装饰,鞋尖平整;而军衔越高的将军,冠帽越高,衣服挂饰越多(代表军衔),鞋尖翘得越高,成语“趾高气昂”即来源于此。
顺着围栏往后走,可以看到当年发现兵马俑的各种历史资料图片,包括打井的位置,覆盖坑道的麻席印迹等等。兵马俑刚出土时身上的彩绘颜料全部氧化,在一小时内尽数脱落,考虑到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够保留这些彩绘,所以部分未发掘出土兵马俑用塑料膜覆盖,用以隔绝空气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文物。
坑道后方是大片未发掘的空地,考古工作人员对损坏的陶俑进行修复固定工作,每个陶俑都进行了编号。大厅内能看到的修复的陶俑约一百个,据说每修复一个陶俑,所花费人民币约7万元(真实性有待考证),不由得感叹这些文物的珍贵。
兵马俑自发掘以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各国领导人到访西安也必定要参观兵马俑。有的领导人希望赠送陶俑作为国礼,但每一件陶俑都是国宝级文物,不能对外赠送,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外国领导人的要求,那怎么办呢?于是有人提议,用坑道内的泥土,按照真俑缩小三分之一比例来制作赠送,这一做法此后成为定例。
参观完一号坑,往北侧走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虽然规模没有一号坑大,但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秦帝国军阵之谜,是秦俑坑的精华,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攻、退可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不过具有代表性的陶俑和战车已被转移到陈列馆做保护性展览,现场看到的多数是坍塌的兵马和战车的残迹。
参观完二号坑,往西侧走来到了三号坑。三号坑面积最小,发现最晚,和一号二号坑成“品”字形排列。坑道内呈“凹”字状,右室在考古时发掘出鹿角灼烧的痕迹,考古专家推测为占卜所用。左室排列众多环卫队列的武士俑,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中室为传达室,调兵遣将、决胜千里的指令就从这里发出,传达给四方军队将士。
三个俑坑内有不少“无头俑”,乍一看有些瘆人,其实多数是因为整个兵马俑工程延续到了秦二世即位时还未完全竣工,秦帝国长年修建各项工程过度征用民力,民众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秦二世不得不令正在修建秦始皇陪葬陵的工匠们草草完结工程,就地抵挡起义军的攻势。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流水线作业,头部是最后安装的部位,有很多未完成安装工作的兵马俑就被遗弃在坑道内,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走出三号坑,接着去了兵马俑陈列馆,一些有代表性的陶俑和车马以及反映当时先进制作工艺的零部件在这里单独陈列。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数量众多,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展厅中数具玻璃罩台内,陈列着具有代表性的陶俑,淡黄色的灯光照映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悠远的色彩。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将军;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作战方略的指挥官;那身穿战袍,披挂铠甲的武士,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还有那体型健壮的“战马”,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俑士们无论职级大小、军衔高低,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似乎在打算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我默默地伫立着,凝视这些两千年前的“军人”,心中感慨万千。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作为原型的秦军,曾在秦始皇的带领下,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虽然帝国后期秩序崩溃,秦军覆灭的命运已不可逆转。但是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仍然值得今人学习和继承。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土地延续自秦帝国,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形成。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5.回民街—高家大院
出景区大门,乘游5专车返回市区,去有名的回民街体验民俗、寻觅美食。
西安回民街历史悠久,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数条街道组成,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餐饮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穆斯林文化氛围和特色。
我们进入回民街的“民俗博物馆”高家大院参观,这是高岳崧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本族七代为官,清同治十年,子嗣喜中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悬于门头。大院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院内现有古家具、砖雕艺术、茶馆、民间剪纸、皮影戏、名人字画等。我们选择购买门票+皮影的套票进入参观。
走进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官宦人家的宅院,会产生跨越时空、到数百年前的邻家去串门的亲切感。 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宅院紧凑但不失雅趣,楼阁庭院应有尽有,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点缀着古朴的庭院。这里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西安事变》等影视剧的取景地。
从建筑的布局可以看到封建时期传统的大家族的一些特点,少爷的卧房空间比小姐的闺房大,印证了当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宅院里专门有一个小四合院作为家族成员读书学习的地方,注重文化教育,这应该是高家能跨越明清两朝,七代为官长盛不衰的缘由。
到了皮影戏开演的时间,我们坐下来欣赏《三打白骨精》。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陕西关中地区很流行。表演者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在幕后表演厮杀、对打,一个人可以把几个人的动作同时表现出来,配上音乐锣鼓,场面逼真,令人眼花缭乱。皮影戏《三打白骨精》取材于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西游记》,幕后演员用略微夸张的陕北方言为不同角色配音,不时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十分钟很快过去,演出落幕,观众还觉得意犹未尽……
出了高家大院,我们品尝了西安的代表性小吃羊肉泡馍、以及绿豆糕、烤肉串、臭豆腐、石榴汁、香辣羊蹄、冰糖雪梨汤等等(关于西安美食我将会在番外美食篇中详细介绍,这里暂不赘述)。吃饱喝足后,当天行程接近尾声,我们慢慢走回酒店休息。(未完待续)